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171.道登
(412-496年)俗姓芮,东莞(今山东临泊莒县)人。随徐州僧药研究《涅槃》、《法华》、《胜鬘》,后随白塔寺僧渊学《成实论》。50岁时在魏国信誉颇高,得高祖孝文帝深信,太和十八年(494年)到十九年随从南伐,活跃于敌地的宣抚。在洛阳受僧俗的尊崇,盛于讲说。太和二十年(一说景明年间)在恒州报恩寺圆寂,阳寿85岁。
1172.东塔宗
开创相部宗的尖砺(569-635年)之弟子怀素(624-697年)所著的《四分律开宗记》(新疏),对法砺的《四分律疏》之说进行批判,称之谓旧疏,自创东塔宗。以后旧疏与新疏相互争论。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三宗的大德等14人聚集安国寺判定是非得失,制定《敕佥定四分律钞》,新疏的意图获得成功。从此后二宗逐渐衰微,只有南山宗盛行起来。
1173.道尼
(生卒年不详)与法泰、慧恺、智敫等一起随侍真谛三藏,协助其译事,特别是《摄大乘论》和《俱舍论》的研究讲说。慧恺讲《俱舍论》时,与智敫一起从事笔录,中途恺病故,二人共同发誓不使两论研究中断。道尼在九江住的是木板房,人称九江道尼。在隋代开皇十年(590年)敕召住大兴善寺,与昙迁等一起盛于宣扬《摄大乘论》。弟子有道岳(568-633年)、慧休(548-645年)及智光等。
1174.道霈
(1615-1702年)曹洞宗。俗姓丁,字为霖,号旅泊,也称非家叟。福建建宁建安人。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日生。14岁时在白云深公之下出家,翌年削发。参闻谷广印、密云圆悟。寻访永觉元贤,于30岁嗣法。翌年辞归建宁广福庵闭门。元贤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七日圆寂,翌年正月入塔,正月二十二日,44岁的霈继师席于鼓山开堂,住该处14年。虽退出,但于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重归鼓山,康熙四十一年圆寂,阳寿88岁。有《语录》二卷、《餐香录》二卷、《还山录》四卷、《法会录》一卷、《旅泊菴稿》一卷等。
1175.道判
(532-615年)俗姓郭,曹州承氏人,初学儒教,19岁出家。北齐乾明元年(560年)与21人一起从邺都去北周,保定二年(562年)至长安,受武帝礼遇,后携北周的国书出使高昌国。回长安后住乾宗寺。北周武帝破佛时,与静蔼一起被保护在太白山,此间勤于中百四论的研究。宣帝时作为120个菩萨僧的一员住陟岵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由于其监造了龙池寺敕命受四事之供给。
1176.道凭
(488-559年)俗姓陈,山东平恩人。12岁出家,学《维摩经》、《涅槃经》、《成实论》等,入少林寺坐禅,听慧光《四分律》之讲,随侍十年,悟大乘真意。此后离慧光之本源,讲说《十地经论》、《涅槃经》、《华严经》、《四分律》等。由于其内容与法上的文句相左,邺都之人都称为道凭法相。且由于善辩解,而将其比作佛弟子舍利弗。为继承慧光行解相应的宗风,弟子灵裕将其发展之。
1177.道忞
(1596-1764年)临济宗杨岐派,俗姓林,字木陈,号山翁、梦隐,赐号弘觉禅师,广东潮阳人。出家在匡庐开光寺若味明之下削发,憨山德清之下受具足戒,参金粟寺密云圆悟嗣法。继圆悟之志复兴天童山。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受请[应邀]上太白山天童弘法禅寺,后经慈溪五磊山灵峰禅寺、越州云门寺、台州广润寺、越州大能仁寺、潮州道场山护圣万寿禅寺、音州(山东)法庆寺,顺治十四年(1657年)再住天童寺。顺治十六年受世祖之召入内[进宫],赐以师号。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圆寂,阳寿79岁,僧腊55。有《语录》二十卷、《北游集》六卷、《布水台集》三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