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86. 981-99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981.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十卷。道藏第168-9册。改编大乘经典而作的道教经典。北周的道安在《二教论》中已经说过“元阳”是采用法华而以伪作的,但道安所说的“元阳”似乎与现存本的《元阳经》不完全相同。现存本以《涅槃经》为主要素材,只有卷四的问行品改编自《法华经》的序品。改编时,去掉了佛教性的人名与用语,或者改成道教风格的。与其说是宣扬道教独特的教理,还不如说是为主张道教中也有与佛教同样之说而创作的。

982.太宗
李世民,唐代的第二代皇帝,高祖第二子(626-649年在位)。武德九年二十六岁时即位,贞观二年推翻梁师都,完成唐朝的统一,出现贞观之治。贞观十一年(637年),下诏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定“道先佛后”,但在国政上利用玄奘传来的佛教,重用玄奘,帮助他和翻译事业,作为国立机关设置翻经院。可以说,玄奘的伟大翻译[事业]也是以太宗治下的盛世为背景而成立的

983.大藏音义
一百卷,慧琳撰。大正藏五十四卷。亦称《一切经音义》、《慧琳音义》。唐代建中末年(783年)起到元和二年(807年)之作。取出一切经中的难解字句、熟字加以注释,特别至力于明确解释汉译所用的大量音译语,用反切标原音,指出旧译等的错误,并明确语义。以参考以《说文》、《玉篇》为首的中国古字书的同时,还对梵语原音加以考察。对已有的《玄应音义》等音义类书也加以研讨后采用。可说是唐代所作最总括性的佛教语辞典。另外,希麟编有《续一切经音义》十卷。

984.邰爽秋
(1897年-?)江苏省东台县人。年轻时即赴美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学学位后回国。因任江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的教授。特别从教育家的立场,提出庙产兴学运动,即应为教育而开放寺庙及其财产。这一运动1928年开始,其影响很大,接连不断引起破坏寺院等事件。佛教界方面也象太虚那样,在反驳的同时,决定设立新的教育机关等以对应新的时代,但当时正值马克思主义等的流行,对佛教的批判很激烈。

985.大宋僧史略
三卷,赞宁撰。大正藏五十四卷。亦称《僧史略》。成书于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以后,感平二年(999年)重修。应太宗敕命而撰述的一种佛教教团史,是了解宋代为止中国佛教的社会历史性格,尤其是法制、礼仪的发生,以及之后变化方面的基本资料。卷上有23个项目:一佛降生年代,二僧入震旦,三经像东传,四创造伽蓝(附浴佛行像),五译经,六译律,七译论,八东夏出家,九服章法式,十立坛得戒,十一尼得戒由,十二受斋忏法,十三礼仪沿革,十四注经,十五僧讲,十六尼讲,十七造疏料经,十八解律,十九解论,二十都讲,二十一传禅观法(附别立禅居),二十二此土僧游西域,二十三传密藏(附外学);卷中有个17项目:二十四道俗立制、二十五行香唱导、二十六赞呗之由、二十七僧寺纲料、二十八立僧正(附立尼正)、二十九僧统、三十沙门都统、三十一左右街僧录、三十二僧主副员、三十三讲经论首座、三十四国师、三十五杂任职员、三十六僧主秩俸(附尼)、三十七管属僧尼(附祠部牒)、三十八僧道班立、三十九内道场(附生日道场)、四十僧籍弛张;卷下有19个项目:四十一诞辰谈论(附内斋)、四十二赐僧紫衣、四十三赐师号(附德号)、四十四内供奉并引驾、四十五封授官秩、四十六方等戒坛、四十七结社法集、四十八赐夏腊、四十九对王者称谓、五十临坛法位、五十一度僧规利、五十二赐谥号、五十三菩萨僧、五十四得道证果(附尼)、五十五大秦末尼、五十六驾头床子、五十七城阇天王、五十八上元放灯、五十九总论。总59个项目。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与同由赞宁所撰的《大宋高僧传》一同入藏颁行。并在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重刻,当时本书中明记有“僧先道后”,附有法道为求遵守而僧行道后而作的“绍兴朝旨改正僧道班文字一集”。

986.胎息法
昙鸾见五台山的灵迹,发心出家,学习龙树的《中论》、《百论》等四论,又立志注释《大集经》而得病,为得神仙长寿之法,去梁[朝],从道士陶弘景处学得仙经十卷后回洛阳。后来,跟菩提流支学习《观无量寿经》,致力于净土教义的研究实践。据传在这种经历的背景下,昙鸾有《胎息法》这一著作,不过恐怕是伪作。根据《后汉书》等,胎息指后汉末年道士王真所实行的屏住呼吸、吞入气息以延长生命之术。

987.大智度论
一百卷,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大正藏二十五卷。《大品般若经》的注释书。用三十四卷详细注释本经的序品,第二品以下则用简要的体裁。本书的译出为般若研究带来了一大转机,这从庐山慧远的《大智度论抄》也可窥见。还形成了在中、百、十二这三论中加上本书进行研究的四论学派,大智度论师辈出。因此,隋文帝的五众中加上了大论众。他们的一部分成果从慧影的《大智度论疏》中可知。也可以说,这样的智度论研究与法华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以慧文—慧思—智顗为顺序的天台教学核心。

988.大智度论疏
二十四卷(现仅存七卷),慧影撰。续藏一•七十四、八十七。弟子慧影总结《二教论》作者、北周道安的《大智度论》讲说而成。《大论》自罗什译出以来成为般若研究的指南而受到重视,尤其是从北魏末年到隋代,北方盛行讲说,还可以指出一群被称为智度论师的人,道安自己也是被这样称呼的一个人,活跃于北齐邺都的道场被认为是指导进行兴盛的《大论》研究的人。另外到了隋代,宝袭与法彦被敕任为五众之中的大论众主。注释书中仅有本书现存。

989.大智度论抄
二十卷,慧远撰。据传由于《大智度论》过于广泛,因而为初学者摘抄出要点,但现已不存,只存有其序文,收于《出三藏记集》(大正藏五十五卷)卷十中。在罗什译成本论时,后秦的姚兴向慧远求序文,但被慧远推辞,结果由僧叡写序文。但是慧远自此专心研究智度论,从现存的《大智度论抄序》中可以了解这一点,并且向罗什提问的《大乘大义章》的内容也是以《大智度论》为基础的。这一摘抄应该是长期研究的成果。

990.大中祥符法宝录
二十二卷(残阙本),杨亿等编。收于影印版《宋藏遗珍》下集。亦称《皇宋大中祥符法宝录》、《祥符法宝录》。记录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起到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为止三十年间的新译经。本书为《金藏》所收珍本之一,缺少卷一、二、五、九、十九、二十一、二十二这七卷,卷六、十这二卷残阙。宋代撰述的经录早就散佚,其内容不得而知,但在《金藏》中发现了包括本书在内的三种经录。其它二种是《景祐新修法宝录》、《天圣释教总录》。作为有关宋代新译佛典及中国撰述的新入藏佛典的资料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