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76. 891-90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891.僧绍
(生卒年不详)僧柔(431-494年)的弟子。梁武帝于天监十五年(516年)敕命,让他撰集《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据说是抄僧祐的《出三藏记集》,略加些增减。

892.僧正
亦称僧主,是统管佛教教团的僧官。起源于后秦的姚兴(393-416年)时代,僧[丰刀石]成为国内僧主。主要是南朝诸王朝所设的僧官,种类、名称因时代而无定例。例如,刘宋孝武帝时,分别是僧正、都邑僧正、京邑都维那等;明帝时最高的僧官被称为天下僧主,之下大概设都邑僧正、京邑尼僧正。另外,齐代时在都城建康设天下僧主,但据认为实权由南衮州僧主、东土僧主、荆土僧主、南海僧主这样各地方的僧官掌握。之后的唐代时,在各地方任意设置,似乎与地方僧统属同类僧官。

893.僧肇
(384-414年?)京兆(西安)人。家贫,由于以抄写书籍为生而通晓经史等古典,常以爱好老庄为心要。然而不满足于《老子》,见吴国支谦所译《维摩经》,极为喜欢,认真读后、“始知归处”,终于出家,学大小乘。后来知道鸠摩罗什来姑藏,千里迢迢来到姑藏师从罗什,又随师回长安。应姚兴之命,与僧叡一起在逍遥园辅助罗什的译业。弘始七年(405年)译出《大品般若经》时,僧肇著《般若无知论》呈给罗什,罗什读后加以赞赏。庐山的隐士刘遗民在弘始九年见到道生带来的僧肇之论,感叹而呈给慧远。同年著《维摩经注》。第二年(弘始十年)刘遗民送来有关《般若无知论》的质疑信,僧肇在十一年给予回信及《维摩经注》。还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为罗什所译诸经论写序,罗什去世后,撰《涅槃无名论》,献于姚兴。僧肇自己叙述,读了姚兴回答安成侯姚嵩有关“无为宗极”的质问信的文章后,感到这里言及了涅槃之义,因而作成本论。《高僧传》认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年)、三十一岁时圆寂。不过有关这一点,也有将去世年修正为四十岁前后,推断生卒年代为374-414年的说法(塚本善隆编《肇论研究》120页以下)。他的著作中,《般若无知论》以下四编中,除了被冠以“宗本义”的《肇论》外,还有《注维摩诘经》、《百论序》、《长阿含经序》、《宝藏论》、《梵纲经序》、《金刚经注》、《法华经翻经后记》、《鸠摩罗什法师誺》等,但《宝藏论》以下未被承认为僧肇的真撰。

894.曹植
三国时魏国的文人,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字子建,谥号思,亦被称为陈思王。武帝爱其文才,但与文帝关系不好,也受到文帝之子明帝的冷淡,在失意中去世。据说游鱼山(山东省)时,听到空中梵天之音,和之而作梵呗。据说还删定《太子瑞应本起经》,作四十二契声明,刘宋、南齐时被当作中国佛教声明之祖而受到敬仰。批判道教的书有《辩道论》,收于《广弘明集》(大正藏五十二卷)。

895.僧嵩
(生卒年不详)僧传没有记载,详细情况不明。《魏书》释老志太和十九年(495年)四月条中,记载北魏高祖孝文帝行幸徐州白塔寺,其中叙述“此寺近代名僧嵩法师,受罗什成实论,流通于此。后授渊法师,渊法师授登、纪二法师。朕每玩(味)成实论,可释所持人之深情。故至此寺”,僧嵩出席罗什的译场,得到新译的《成实论》,在徐州彭城流传。其门下成实学者辈出,形成北方成实论研究的一大系统。

896.僧制
佛教教团的规章,以律藏为基础制定的教团基本法。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时僧制四十七条,东魏时作成僧制十八条,据此裁决僧尼的轻罪(杀人以上的重罪依国法)。另外,南朝时作有宋代僧璩的《僧尼要事》二卷、齐文宣王的《僧制》一卷、梁代法云的《僧制》等,成为各自时代教团的依据。

897.僧诠
(生卒年不详)梁代的三论学者。初在庄严寺学《成实》,梁天监十一年(512年)应梁武帝之命,受学于在摄山栖霞寺讲说的僧朗,就此留在摄山,住止观寺。三论本来是讲《大智度论》、《华严经》、《大品经》,但认为“深乐于法者无多说”,以坐禅三昧为主。据说门下有数百,特别是法朗、智辩(玄辩)、慧勇、慧布四人,被称为“诠公四友”而活跃。据说命终之际,叫来弟子法朗、讲《华严》,在恭恭敬敬的教诲中圆寂。被称为止观寺僧诠或山中师。

898.僧迁
(生卒年不详)受戒于道祖、道流等及庐山慧远,受学于罗什。姚兴任命僧[丰刀石]为僧主,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统管僧尼。二十八岁时圆寂。

899.宋藏遗珍
从《金刻大藏经》(亦称《金藏》)中选出珍本书影印出版而成。《金藏》1934年在山西广胜寺被发现,第二年影印其中的珍本书49部260卷,以《宋藏遗珍》为名出版,由3集12函120册(上集4函40册、中集6函60册、下集2函20册)组成。只是由于珍本书的选择标准是《碛砂版大藏经》及宋、元、明的《大藏经》,其中所收诸书与《高丽版大藏经》和传到日本的写本、刊本重复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宝林传》、《传灯玉英集》、《成唯识论科文》、《大中祥符法宝录》、《景祐新修法宝录》、《天圣释教总录》等14部只留存在《金藏》中,是特别重要的新资料。

900.相续解脱经
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十六卷。本经是解说唯识教义的《解深密经(Samdhi-nirmocana-sutra)》五卷的部分译本。全译本有北魏菩提流支所译《深密解脱经》五卷及唐代玄奘所译《解深密经》,其它的部分译本有真谛所译《佛说解节经》一卷。梵本现不存,有西藏译本。求那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来中国,在荆州的新寺译出本经。《解深密经》八品中的后二品“地波罗蜜多品”、“如来成所作事品”分别作为《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是中国译出印度瑜伽唯识系经典之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