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说明:810编号重号)
802.沈约
(441-513年)字休文,梁代人,官至尚书令。针对范缜的《神灭论》,表示“神不灭义”,著《难范缜神灭义》,出现在《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中所收62人奉答书之第四。对于沈约的佛教学,在《广弘明集》中收很多。
803.水经注
四十卷,北魏郦道元著,对据认为作于三世纪左右的《水经》作注释。不过郦氏只利用了《水经》的骨架,以自己遍历华北各地的地理体验,以及涉猎现在已佚的许多文献而得的地理学知识,经完全充实加工而成的独特的地理书。从黄河水系开始,到淮南、长江水系,并涉及江南诸水系。由于本书在十世纪时就已失五卷,北宋以来的刊本在内容上产生混乱,十八世纪以后,清朝学者们通过校订事业,大致按原型复原。
804.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慧思述。续藏二·三·四。随自意三昧是出自《首楞严经》的三昧名称,与《摩诃止观》的四种三昧之第四非行非坐三昧为异名同义。智顗按照《大品般若经》称此三昧为觉意三昧,制作另行本。本书说初心菩萨修学六波罗蜜时,应以持禅定为根本,修此禅时,在行、住、坐、眠、食、语的威仪中,应各有禅定与六度的行仪方法。在了解彻底实践般若空观的慧思对于华严与法华、唯识的见解方面,是特别重要的研究书,智顗也在他著述的重要部分中屡屡引用本书。
805.水陆仪轨
讲述在流水、净地中施饮食、救诸鬼的水陆斋(悲斋会)仪式方法的书。据传最早由梁武帝制仪文,在润州金山寺(北水陆)修设。仪文已散佚,但唐代道英从义济处得到修订后流行。宋代杨锷撰仪文三卷,苏轼制《水陆法赞》十六编(眉山水陆);南宋真隐居士史浩作仪文四卷,志磐以史浩的仪文为基础,著《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南水陆);明代云栖祩宏作仪文,清代咫观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大斋法轮宝忏》十卷。
806.水陆大斋会
在流水、净地散放食物以救世界一切亡者、饿鬼的法会,亦称水陆会、水陆斋、悲斋会,是一种斋会,也是一种施饿鬼会。梁武帝在天监四年(505年)二月,基于一位神僧的梦告,在金山寺所进行的被认为是最早的。到唐代,咸亨年间(670-674年)长安法海寺的道英在山北寺修设以后,流行于世。北宋时东川杨锷作《仪文》三卷、苏轼作《水陆法赞》十六编、南宋史浩作《仪文》四卷、志磐作《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等。
807.崇惠
(生卒年不详)在唐代道、佛二教抗争历史上著名的僧侣。俗姓章,杭州人。为径山的国一禅师(法钦)的弟子,禅观方面也努力修行三密之秘法。在昌化(杭州府)千顷的最高峰顶结草庵,专诵佛顶咒,还在盐官硖石(浙江省)的东山结草庵,之后隐栖于於潜(浙江省)的落云寺,结果为挽救佛法与外教的相互争论而上京,入章信寺(章敬寺)。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应道士史华的要求,与史华比神通力(超能力),战胜史华。皇帝为崇惠的神通力所感动,赐紫方袍、授鸿胪卿、赐号护国三藏,让他住安国寺。
808.崇岳
(1131-1202年)临济宗杨岐派。自号松源,俗姓吴,处州(浙江省)龙泉松源人。幼时起立志出家,二十三岁出家,在大明寺受五戒。先参拜灵石妙,接着参拜径山的大慧宗杲、蒋山的应庵昙华。隆兴二年(1164年)在临安西湖的白莲精舍得度。之后见乾元的木庵安永,参拜衢州(浙江省)西山的密庵咸杰而嗣法。淳熙十一年(1184年)初住平江府(江苏省)阳山澄照禅院,历住江阴军(江苏省)君山的报恩光孝寺、无为军(安徽省)冶父山的实际禅院、饶州(江西省)的荐福禅院、明州香山的智度禅院、平江府虎丘山的云岩禅院,庆元三年(1197年)入灵隐寺,又开显亲报慈寺。嘉泰二年八月四日圆寂,终年七十一岁,僧腊四十。现存《语录》二卷。
809.崇玄署
统管唐初的僧尼与道士的中央官厅,设在鸿胪寺之下,缩小了以往僧官的独立权限,隶属于俗官。
810.嵩山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为河南名山,五岳之一,亦称嵩岳、中岳。山之东有太室山二十四峰,山之西有少室山三十六峰。据说所谓室是因为在山麓各有石室。从上古时起就被当作神圣的山而知名,屡有皇帝行幸,还有僧徒道士隐栖,建有许多庙祠、宫观、佛寺。其中法王寺位于太室山,据传古时后汉明帝在承平十四年(71年)与洛阳白马寺同时期创建,后来曾多次加以重修并改名:曹魏明帝时称护国寺、隋文帝建舍利塔称舍利寺,唐太宗时称功德寺,代宗时称文殊师利广德报恩寺,宋初仁宗时称嵩山法王寺。少室山的少林寺在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由佛陀禅师创建,禅宗初祖达摩与其弟子慧可住此,成为禅的根本道场。法王寺之西的崇岳寺,是北魏宣武帝于永平二年(509年)命冯亮、僧暹当作离宫而营造的,后来孝明帝改为佛寺,命名为闲居寺,让佛陀禅师的弟子、习禅第一人僧稠住此。唐代时则天武后也曾行幸该寺,禅的北宗神秀的弟子普寂住此,惟政、一行等投到他的门下,成为北宗禅的中心,中宗敕命,为神秀营造塔。会善寺最初也是北魏孝文帝的离宫,澄觉禅师来后改为佛寺,隋代开皇年间称为会善寺。唐初进一行、元同等设戒坛,虽曾一度衰微,但乘如、崇光、重进等律僧住此后,讲律学,进行授戒,禅宗的赵州从谂等也来此。北宗神秀的弟子景贤在开元十一年(723年)圆寂于该寺,天宝五年(746年)时建立净藏之塔,净藏师从少林寺慧安,并跟从禅宗六祖、南宗的慧能学禅。属于禅的南北二宗的僧侣同时住该寺。该寺中现存有宋代开宝三年(970年)的戒坛院古塔、金代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的戒坛院威公山王塔。永泰寺是北魏正光二年(521年)由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所开创,初时是名为明练寺的尼寺,北周武帝废佛时衰败,唐中宗时嵩岳寺道莹复建,命名为永泰寺。现有唐代天宝十一年(752年)的“永泰寺碑”。
810a.崇圣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侯官县雪峰山,亦称峰寺。德山宣鉴的弟子雪峰义存在遍参诸方之后,在剃度之师芙蓉灵训的故地寻找住山之地,之后入象骨峰(雪峰山)。乾符二年(875年)受赐应天雪峰寺的寺额,当时的闽王王审知注意后,帮助营造伽蓝。义存六十岁时的中和元年(881年),据说僧众达1500人,其中高足为玄沙师备。光化三年(900年),改号应天广福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成为崇圣寺。明代宣德年间加以重修,但在清代时荒废,到了民国,由鼓山涌泉寺的住持达本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