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术语:元素超类型、上位元素以及超元素

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的Heidrun Wiesenmüller教授是RDA-L邮件组最积极的提问者。她看RDA非常仔细,因为在参与编写德语社区RDA编目手册。7月14日她发邮件指出,RDA术语表中有“元素超类型 代:上位元素”【也有“上位元素 见 元素超类型”,以及“元素子类型 见 下位元素”等】,这说明应当使用术语“元素超类型”【或“元素子类型”】,但在RDA文本中两个术语却在不同位置同时使用。

  • 试查载体表现元素“声音特征”(sound characteristic):
  • 页面上部,预记录(Prerecording)说明:This element is an element supertype.
  • 页面最下,相关元素(Related Elements)列出:For narrower elements, see ……
  • Heidrun还说,在某些也有下位元素的页面(预记录部分)却没有如上这句。比如:creator person of work(难道是因为它既有上位元素、也有下位元素?)

有同行回应同时使用二个同义术语大概是“疏忽”,但一直没有RDA官方出来澄清。7月20日Heidrun忍不住吐槽官方是不是都在休假,终于RSC秘书Linda Barnhart出来回应:

  • 元素子类型(首选术语)=下位元素,元素超类型(首选术语)=下位元素
  • 另外实际上还有实体相对的:实体子类型=下位实体,实体超类型=上位实体
  • Linda并说明原因:大约一年前,RSC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些交叉引用被添加了进来。 当时,该小组决定RDA应保留这“同一事物的两个名称”作为过渡方式——但该小组还认为,上位和下位应该在以后逐步淘汰,以支持一致(和首选)的术语。
  • 大概因为“超类型/子类型”是新名词,所以“添加”大家熟悉的“上位/下位”作为“过渡”,之后是要删除的。
  • Heidrun回应:更愿意保留“上位元素/下位元素”,这不仅更容易理解,而且还因为“元素超类型/元素子类型”有与“超元素/子元素”混淆的风险。
  • 杨百翰大学的Robert L. Maxwell表示赞同:没有理由用一个需要解释和讨论才能理解的新术语来代替一个众所周知的和得到理解的术语。
  • 我也持同样观点。
  • 综上所述,RDA中与元素有关的有三对术语:
  • 元素超类型/元素子类型 element supertype / element subtype(元素的上位类别/下位类别)
  • 上位元素/下位元素 broader element / narrower element(见上)
  • 超元素/子元素 super-element / sub-element
  • 超元素/子元素的术语表定义:
  • 超元素:从一个或多个子元素聚合数据值的元素(An element that aggregates data values from one or more sub-elements.)
  • 子元素:一种较大元素的组成部分,该较大元素从两个或多个元素聚合数据值。(An element that is a component of a larger element that aggregates data values from two or more elements.)
  • 比如:载体表现的超元素“出版说明”聚合子元素“出版地点”、“出版者名称”和“出版日期”。
  • Heidrun解释是整体/部分关系。

对于术语用词,她还有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对拼写用连字符而另一对不用?看术语表里都作了互见,可见两种拼写在语言上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