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注释数据模型》对注释的分类

《Web注释数据模型》的W3C工作草案于2015年10月15日发布,该模型基于较早的社区草案《开放注释数据模型》,其自定义类和属性仍采用后者的命名空间(oa:) 。
Web Annotation Data Model (W3C Working Draft 15 October 2015)
Open Annotation Data Model (Community Draft, 08 February 2013)

首先,什么是注释?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是什么?以下译自其摘要:
– 注释典型地用于表达有关资源的信息或者资源间联系。简单例子包括对单个网页或图像的评论或标签,或有关新闻报道的一篇博文。
– Web注释数据模型规范,描述一个结构化的模型和格式,使注释能跨软硬件平台被分享和复用。通用案例可用简单方便的方式建模,与此同时,可有更复杂的需求,包括链接任意内容到特定数据点或定时多媒体资源的片断。
– 本规范提供适应这些使用案例的概念模型,以及表达它的术语词表。为方便创建和消费注释,推荐特定的JSON格式。

本模型有三个主要成分:注释(Annotation)、主体(Body)、目标(Target)。简单地说,注释关联主体与目标,提供主体“关于(about)”目标的信息。
annotation
主体和目标是Web资源(有URI,但主体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资源的片断(如文本被高亮选中的部分、地图的特定区域、视频的某一段),而主体和目标还可以包含在注释中(嵌套)。
“注释”、“主体”和“目标”有各自的属性和关系,比如创建(如谁、何时)和描述信息(比如语言、文件格式)。创建者除了个人机构,还可以是软件

“注释”有一个重要属性是创建的理由,被称为“动机(Motivation)”资源。动机的实例(Instance),可视为注释的类别,目前有13种。
———- Motivation 动机———-
bookmarking 书签
classifying 分类(确定类别)
commenting 评论
describing 描述
editing 编辑(修改)
highlighting 强调/高亮
identifying 标识(给URI)
linking 链接
moderating 评分
questioning 提问
replying 回复
reviewing 评介(评估,而非简单评论,如书评)
tagging 加标签

———- 题外话:BIBFRAME的“封面”在哪里? ———-
BIBFRAME 2.0取消了“注释”类,理由大致是可以直接采用《Web注释数据模型》。
如果拿BIBFRAME 1.0的注释类型对照的话,上述列表中没有对图书来说很重要的“封面”(Cover Art)。虽然我当初就有点疑惑,封面难道不是资源本身的特征?作为“注释”或许本来就可斟酌?不过原方案是考虑用户上传封面图片等情况,把封面作为外部资源的。
《Web注释数据模型》 附录D“扩展动机”称,本规范中的动机表衍生自注释领域的扩展调查,但许多场合需要或者希望更准确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创建新的“动机”资源,关联到一个或多个已有(动机),作为下位关系
看上述清单,大概只有“描述”勉强可以。BIBFRAME 2.0会如何处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