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108. 1346-1352)1893字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346.佛国记
→法显传

1347.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志磐撰。大正藏四十九卷。从天台宗的立场模仿正史的体裁编纂而成的佛教史书。著者志磐祐宝六年(1258年)起稿,到咸淳五年(1269年)共用十二年完成。特别是本书的述作接受天台宗分为山家、山外两派,提出以知礼门流的山家派为正统的观点。针对禅宗系述作的编年体佛教史,天台系编著以纪传体为主的佛教史,最初是《释门正统》,本书是继承此书而作成的,结构是本纪(8)、世家(2)、列传(12)、表(2)、志(30),共五编十九科构成:本纪中有释迦本纪、西土二十四祖纪、东土九祖纪;释世家中有198人的传记;列传中有378人的传记(最后55人的传记散失);表有历代传教表、佛祖世系表二表;志由山家教典志、净土立教志、诸家立教志、三世出兴志、三界名体志、法门光显志、法运通塞志、历代会要志、名文光教志九志组成。本纪、世家、列传、表取自《史记》的体裁,法门[运?]通塞志模仿《资治通鉴》的形式,将九志置于最后是依《魏书》的体例。据说本书是为纠正之前镜蓭景迁的《宗源录》、良渚宗鉴的《释门正统》二著的不完备而作成的。虽说是天台系之作,但有关的说明相当广泛,净土立教志中以莲社七祖为首,详述十八贤、123人及往生高僧传;诸宗立教志中将当时的诸宗分成达磨禅宗、贤道宗教、慈恩宗教、瑜伽宗教、南山律学,显示出宋代佛教的大局;法运通塞志中叙述从释迦佛诞生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为止的佛教编年史;历代会要志中分56项记录史实概要,可以说是佛教史学上的重要资料。

1348.佛祖历代通载
二十二卷或三十六卷,念常集。大正藏四十九卷。也略称《佛祖通载》。本书先举出七佛偈、《彰所知论》器世界品等,并通过从盘古的太古时代到元朝顺宗元统元年(1333年)为止的中国历朝世代,以编年体构成有关佛教的史实。有关禅宗诸师的纪传尤其详细。另外,附至正元年(1341年)虞集与至正四年觉岸的序。根据虞集的序,本书以志磐的《佛祖统纪》为基础,可说是以订正增补为目的而策划编集的。

1349.佛陀什
(生卒年不详)Buddhajiva,觉寿。罽宾人。熟悉律与禅要。年少即受学于弥沙塞部(Mahisasaka,化地部)之僧,刘宋景平元年(423年)来扬州。在此之前,法显已请来《弥沙塞律》的梵本,未及译出而圆寂,因此应道生、慧严等之请,从来中国这年开始到第二年在扬[杨]都龙光寺译出《弥沙塞律》(《五分律》)三十四卷。他的译本,在本律的同时,也译出戒本、羯磨各一部,但羯磨现不存。

1350.佛陀禅师
(生卒年不详)北魏的习禅者,亦称跋陀、觉者。印度人。听从印度的道友的劝告,游历西域诸国,到北魏的北台恒安(山西省)。孝文帝敬他为师,设禅林让他住。由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便在洛阳设静院敕住,接着应敕在少室山创建寺(后称少林寺)敕住。修印度传来的禅观,弟子有地论宗南道派的慧光、道房,道房的门下出了僧稠,对北魏佛教有很大的影响。又,与《十地经论》的翻译者佛陀扇多不是同一人。

1351.佛陀扇多
(生卒年不详)Buddhasanta,觉定。北印度人。与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同时或之前来到洛阳。永平元年(508年)参加翻译《十地经论》的译场,担任传语。正光元年(520年)到元象二年(539年)间在洛阳白马寺、邺都金华寺译出《摄大乘论》、《金刚三昧陀罗尼》等诸经论10部。其中入藏达九部,《无字宝箧经》由于菩提流支的译本入藏而阙失。

1352.佛駄跋陀罗
Buddhabhadra,译作觉贤、佛贤等。北印度人。五岁就成为孤儿,十七岁时出家。后与同学僧伽达多下同去罽宾,学于佛大先。遇到在佛大先下学习的中国僧智严,佛駄跋陀罗也决意去中国。不过对于是经陆路还是海路有不同说法,因为是从交趾到青州,可能还是海路的说法比较妥当。一到中国,就到长安鸠摩罗什处,共谈佛教。他好静,常坐禅,得到很多人敬慕。但是由于长安佛教界、特别是僧 (丰刀石)与道恒这些长老们认为他大肆宣扬神通而将他赶出长安,与慧观等一同寄身于庐山慧远之下。慧远派弟子昙邕去长安活动,希望不要排挤他。在庐山,应慧远之请译出《达摩多罗禅经》。义熙八年(412年)赴荆州,接受后来建立宋的刘裕的皈依,并跟从去建业,住道场寺。十二年同译法显传来的《六卷泥洹经》。接着十四年起用二年时间译出支法领从KOUTAN传来的六十卷《华严经》。是得到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等援助,与法业、慧义、慧观等100余人一起翻译的。为纪念这一译业,在道场寺建华严堂。此外,当时任笔受的法业后来住南林寺,著《华严旨归》二卷。根据佛駄跋陀罗所译的这一《华严经》,唐代形成了华严宗。后来唐代的实叉难陀所译八十卷的《华严经》称为唐译或新译,与之相应,佛駄跋陀罗译本称为晋译或旧译,以示区别。佛駄跋陀罗另外还译出《大方等如来藏经》、《观佛三昧海经》、《文殊师利发愿经》、《方便心论》等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