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72. 861-87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861.禅林僧宝传
三十卷,觉范慧洪撰。续藏二·乙·十。宣和五年(1123年)成书。继承嘉祐年间(1056-1063年)达观昙颖所著《五家宗派》,以政和年间(1111-1118年)为止云门宗、临济宗的法孙为中心的云门、风穴以下81人的传记与机缘为中心,每章附有赞。针对灯史类以上堂语为中心,把重点放在略传中,是了解宋代主要禅者的行状的重要资料。现存本有大慧派的舟峰庵庆老所补五祖法演、云岩悟新、南岳石头怀志庵主之传。一说原为《百禅师传》,收100人的传记,大慧宗杲除去19人变成81人。

862.杂阿毗昙心论
(Samyuktabhidharma-hrdaya-sastra)十一卷,法救造,僧伽跋摩(Samghavarman)等译。大正藏二十八卷。续补法胜的《阿毗昙心论》,解说说一切有部教理之纲要的小乘论书,由十二品组成。其它汉译有三种,即前秦的僧伽提婆译本、法显与佛陀跋陀罗的共译本、刘宋的伊叶波罗译本,但现在都不存。本书于南朝宋的元嘉十一年(434年)在京都长干寺中,由宝云担任译语、观公担当笔受译出。注疏有宋代慧通的《杂心义疏》、齐代智林的《毗昙杂心记》、梁代智藏的《阿毗昙义疏》、隋代靖嵩的《杂心疏》等,但现不存。

863.僧叡
(生卒年不详)魏郡长乐(河北省衡水冀县)人。十八岁时成为僧贤的弟子,二十二岁时博通经论。听泰山的僧朗的《放光经》二十四岁时游历各处讲说。师从释道安,罗什一来长安,即帮助其译业。罗什应僧叡之请翻译《禅法要》(坐禅三昧经)三卷送给他,僧叡日夜修习。得到姚嵩、姚兴的信任,《成实论》一译成就开讲。从诸经典开始,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等写序。作为罗什门下第一人,与僧肇一起得到很高评价。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与建康的慧叡为同一人,假如按此说,后秦灭后来到江南,住乌衣寺,著《十四音训叙》,宋代元嘉十三年(436年)八十五岁时圆寂。

864.僧渊
(414-481年)俗姓赵,颍川(河南省许昌临颍)人。出家后,游徐州,跟白塔寺的僧嵩学《成实》、《毗昙》。学了还不到三年,就和学了十年以上的人一样了,因而有了名。据说隐士刘因之舍所住之山为精舍给他。弟子有昙度、慧记(纪)、道登,徐州彭城成为北方《成实论》研究之中心。北魏太和五年圆寂,终年六十八岁。

865.僧伽提婆
(生卒年不详)Samghadeva,众天。罽宾人。前秦建元年间(365-384年)来长安,建元十九年(383年)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第二年译出《阿毗昙心论》。《八犍度论》是提婆背诵出来的,由于忘记了“因缘品”而不能译,后来在390年由昙摩卑补缺。之后到江南,应慧远之请入庐山,于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译出《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游于京师,应王珣之请讲阿毗昙,第二年夏又与罽宾的沙门僧伽罗叉一起重译《中阿含经》。

866.僧伽跋陀罗
(生卒年不详)Samghabhadra,译作众贤。西域人。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到广州,与僧猗一起译出《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他知名的另一因素是传播对于佛灭年代论而言重要的众圣点记(每年作安居的记号,显示释尊灭后的年代)。

867.僧伽跋澄
(生卒年不详)称为众现,罽宾国人。前秦符坚(357-384年)末年来长安。由于背诵出阿毗昙毗婆沙,建元十九年(383年)符坚的秘书郎赵政与道安聚集寺僧,译出《鞞婆沙论》。跋澄诵经本,昙摩难提笔受成胡文,佛图罗刹宣读译文,秦僧智敏笔受成汉文。第二年译出《婆须蜜集经》、《僧伽罗刹集经》,此二经由昙摩难提、僧伽提婆与跋澄三个诵梵本,竺佛念宣读译文,慧嵩笔受,道安与法和校定。毗婆沙翻译中的情况在道安的《鞞婆沙序》中有详细记载。

868.僧伽跋摩
Samghavarman,别名僧铠、众铠。印度人。年少时弃俗,善解律藏,精通《杂阿毗昙心论》。刘宋元嘉十年(432年)渡流沙到建业。应道场寺慧观的请求,住在平陆寺,一起行道讽诵,日夜不止,据说僧众归集,传播道化。元嘉十一年九月应慧观之请,在长干寺译出《杂阿毗昙心论》十四卷,十二年正月在秣陵平乐寺译出《萨婆多毗尼摩得勒伽》十卷。常有志于游化,据说十九年翻译之事完毕,终于乘西域商人的船去西天,不知所终。

869.僧伽婆罗
(生卒年不详)Samghavarman,译为众铠、僧养。扶南国人。来南齐杨都,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除了与曼陀罗共译外,还译出《阿育王经》、《解说道论》等十部三十二卷经论。

870.僧伽罗叉
(生卒年不详)罽宾人。东晋隆安元年(397年),与僧伽提婆一起译出《中阿含经》(现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