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54. 711-72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711.聂承远
(生卒年不详)虽为在俗信者,但佛教之志甚笃,与其子聂道真一起帮助西晋的竺法护译经,参加译业,积为笔受之功。法护在西域得到《超日明经》的胡本并译出,但因极为繁重,由承远订正文偈、加以删定,成为二卷。《历代三宝纪》等经录记载,他所翻译的有《迦叶诘阿难经》与《越难经》等。

712.清净法行经
四、五世纪前后,为对抗道教方面的老子化胡说面作的伪经。现不存,但可见到南北朝释僧顺的《三破论》与北周道安的《二教论》等的引用。根据这些引用,佛派遣三名弟子来教化震旦(中国)时,称儒童菩萨为孔丘,称光净菩萨为颜渊,称摩诃迦叶为老子。本经中的权现思想,根据的是支谦所译《瑞应本起经》的本生谭。另外,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中,将本经作为“失译杂经”,但在彦琮的《众经目录》中把本经当作疑经。

713.萧子良
(460-494年)谥号文宣,字云英,南齐武帝第二子。武帝即位后,被封竟陵王,因而也被称为竟陵王文宣公(王)。为都督、南徐州刺史,就任司徒、尚书令等要职,尤其作为教养人、佛教信者而著名。周围聚集了众多有才学之人,与兄长文惠太子一起请名僧讲论。永明五年(487年)抄录五经百家,让作成《四部要略》1000卷;永明七年,让僧柔、慧次在普弘寺讲《成实论》;第二年,让撰述《成实论》的略抄,让周顒作序文(抄成实论序)加以流传。并让僧祐讲律,智称讲说《十诵律》。据说梁武帝在年轻时就与他有很深的交情;萧子良所信任、尊敬的僧侣,除上述外,还有玄畅、法度、宝志等,据说在当时的名僧中没有与他没有关系的。不但进行经律论的讲说,还设华严斋、龙华会、道林斋等斋会,从事舍身、放生、施药等慈善事业,让作经呗新声,据说自己还手书佛经七十一卷。集录朝野文章,还收集古器物,他在鸡宠山的西邸,成为文物的一大中心。著书有《净住子净行法门》二十卷、《注遗教经》、《维摩义略》五卷等。

714.萧琛
(476-512年)齐、梁时的学者。谥号平子,字彦瑜,兰陵(山东省)人。受音乐、酒、书籍,以辩才与文才知名,属当时知识分子的保护人萧子良的八友之一。受同为八友之一的梁武帝的器重,晚年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表兄范缜著《神灭论》、否定轮回与因果而引起争论时,作《难神灭论》,批判范缜之说,表明了他独特的佛陀观。

715.常真
(生卒年不详)辽代的学僧,住赵州(河北省)开元寺。他的《俱舍论颂疏抄》八卷是唐代圆晖《俱舍论颂疏》的注释,由南京(今北京)的僧琼煦校定,由义天带到高丽,在海印寺开版。

716.净心诫观法
二卷。大正藏四十五卷。道宣(596-667年)撰。净心意为除心垢使之明净,诫观意为离过恶、谛观真理。从大乘的立场解说五停心、安那般那等修行,以120编说明自行与化他之道。宋代允堪(?-1061年)有《净心诫观法科》一卷、《净心诫观法发真钞》六卷或三卷(1045年)。允堪在三十编中,分解前二十五编为自利行,接着的四编为利他行,最后的一编为附属流通。

717.圣水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吴山西南云居山。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年)佛印了元开创云居庵,后来中峰明本在相近的地方创建圣水寺。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两寺合并,建一庙宇,得到云居圣水寺的寺额。近年调查,仅知有已荒废的古迹。

718.承迁
(生卒年不详)住五台山真容院。因为是晋水净源(1011-1088年)之师,所以是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时的人。他著有对法藏《金师子章》的注释《注金师子章》(大正藏四十五卷)。

719.性聪
(1610-1666年)临济宗。赐号明觉,因字为憨璞,被称为明觉性聪及憨璞性聪。俗姓连,延平府(福建省)顺昌县人。十五岁在天王寺出家,三年后祝发。二十五岁出游,历参支提山本辉、普陀岩大云、武林山默渊、永觉元贤、东山尔密、温州鱼潭,接着在杭州参拜百痴行元、嗣法。顺治六年(1649年)住杭州临安观音寺后,历住余杭法喜禅寺、钱塘广福禅院、顺天大兴县海会禅寺、大兴县延寿禅寺、福建邵武府安国禅寺、顺天府城内万善殿、顺天府愍忠禅寺,存有《语录》。康熙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圆寂,终年五十七岁,僧腊三十九。

720.胜庄
(生卒年不详)新罗人。游学于中国,住大荐福寺与宗义寺,学习玄奘所传的唯识佛教。后师从圆测,著有《成唯识论注枢要》、《成唯识论决》、《成唯识论要集》、《阿毗达磨杂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瑜伽师地论疏》、《显扬圣教论略述章》等唯识方面的著述,现已不存,只有《梵纲经菩萨戒本述记》四卷现存。他在义净(635-713年)与菩提流志(572?-727年)的译经场当证义而活跃。虽不如道证那么执着于圆测的学说,但明显不属慈恩基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