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39. 471-48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471.后汉纪
三十卷,晋袁宏撰。体例摩仿荀悦的《汉纪》,参考班固等的《世祖本纪》、《光武时功臣列传载记》、崔寔等的《汉纪》、马日磾等的《东观汉纪》等。在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传说中,有较古的资料,最有名的是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但在这一求法说的诸多资料中,作为最早的文献而值得信赖的则是袁宏的《后汉纪》的记录。尽管如此,这一传说最早得以记录已是在离明帝时代约二百年后的晋代了。

472.五教止观
一卷,杜顺撰,大正藏四十卷。分小、始、终、顿、圆五教,解说诸法的悟法。以往认为是杜顺(557-640年)所撰,但书中使用玄奘所译的用语,出现杜顺时代还不存在的寺名,即使杜顺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五教的名目、却是智俨由于某种原因致力于五教的建立,由于以上等等原因,也有说法认为本书有可能是法藏的《游心法界记》的草稿本。

473.胡居仁
(1434-1484年)明代学者,江西省余干人。从幼年开始有志于经学,一心一意修程朱之学,成为与朱子有因缘的白鹿书院之主。著《居业录》四卷,展开排佛论。

474.克勤
(1063-1135年)临济宗杨派,赐号圜悟禅师、化果禅师,谥号真觉禅师。字无著,俗姓骆,彭州(四川省)崇宁县人。幼年出家,跟成都的文照、敏行学教学。接着参拜黄檗惟胜、玉泉承皓、金峦信、大沩慕喆、黄龙祖心、东林常聪各位禅者,最后在龙舒(安徽省)白运送山海会寺参拜法演,大悟嗣法。与法演一起移到蕲州的五祖山,成为首座。崇宁年间(1102-1106年)初住成都的六祖院,从昭觉寺到沣州的夹山、长沙的道林寺、建康府的蒋山、东京的天宁万寿禅寺、金山的龙游寺、庐山的云居真如禅院历住。再住成都的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年)八月八日圆寂,终年七十三岁,僧腊五十五。著述有《语录》二十卷、《碧岩录》十卷现存。

475.国清寺
位于浙江省天台山,是按智顗的遗愿,由晋王广于第二年的598年完成的寺,先称为天台山寺,到晋王广即位(炀帝),由于智顗的瑞梦的因缘命名为国清寺。唐代会昌破佛时被烧,851年重建;1005年改为景德国清寺,后烧失;1128年重建,变三十年的教寺为禅寺。现存的是清代1723-1735年前后的建筑。本寺的僧侣中,丰干与寒山、拾得交往,一行留有大衍历,惟则开佛窟宗。活跃于本寺的知名僧侣有沩山、黄檗、延寿、德韶等。日本的最澄、智证、重源、荣西、成寻、俊芿等都曾参学于此。

476.国清百录
四卷,灌顶撰,大正藏四十六卷。天台山国清寺是按智顗遗愿由晋王(炀帝)创建、605年得赐敕额,本书收录与该教团有关的104种文献。先由智寂计划编集,但因他半途圆寂,由灌顶继续完成。有僧团的行事规范,陈、隋代的诏敕,以及智顗与交往的高僧(吉藏、真观、法论、保恭)、文人(徐陵、徐孝克、萧绎、柳顾言)、诸王(永阳王、秦孝王、晋王)间的来往书简,玉泉寺与放生池的碑文等。与赞颂、景仰智顗遗德为目的而著的《智者大师别传》不同,作为不加粉饰地多角度记载生动历史事实的资料集,是智顗传的研究与了解僧团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可欠缺的文献。

477.国都
昭玄都维那的别名,其上有国统(昭玄统)。

478.国统
昭玄统的别名,其下有国都(昭玄都维那)。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改变以往的监福曹,称为昭玄寺,建立僧官制,昭玄寺的沙门统称为昭玄统。尤其是法上,在北魏到北齐、前后四十年间担任此职。

479.五家七宗
禅宗集团的分类。从禅宗开祖菩提达摩开始,五传而出弘忍。弘忍弟子慧能为南宗禅之祖,慧能的师兄弟神秀为北宗禅之祖。南宗慧能的弟子有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两派的法孙在唐、五代、宋展开各自的禅宗集团。由青原系出现了洞山良价(807-869年)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年)的曹洞宗、云门文偃(864-945年)的云门宗、法眼文益(885-958年)的法眼宗共三家,由南岳系出现了沩山灵祐(771-853年)与弟子仰山慧寂(807-883年)的沩仰宗、临济义玄(867年圆寂)的临济宗共二家,此为五家;到了宋代,临济宗分为黄龙慧南(1002-1069年)的黄龙派与杨岐方会(992-1049年)的杨岐派,此二派加上五家称为七宗。

480.五家宗派
达观昙颖撰,现不存,内容不明。昙颖(989-1060年)自嘉祐年间(1056-1063年)起,在他的晚年编集五家的各位的传记与语录,觉范慧洪的《禅林僧宝传》三十卷即继承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