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33. 421-43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421.原人论
一卷,宗密撰,大正藏四十五卷,亦称《华严原人论》。由本书未言及禅宗这一点,可知是宗密最早期的著作,但从《圆觉经大疏》的要略来看,也被认为是成熟期的撰述。不管怎样,本书是针对宪宗时韩愈(768-824年)上表“佛骨表”、非难佛教,而展开佛教立场的人间观的书。本书的组织先是批判儒道二教,再分类批判佛教诸宗,以一乘显性教为事实,从这一立场出发,贯通前面所批判的一切教义,表明独特的三教一致说。宋净源有《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加以注释。

422.原人论发微录
三卷,宋代六大华严家之一、晋水净源(1011-1088年)于颐宁七年(1074年)撰述,对宗密《原人论》的最早的注释书。他把赋予杜顺《法界观门》与法藏《妄尽还源观》以体系的《起信论》作为论书,从这一立场出发解释《原人论》,以宗密所说的灵觉的真心、众生万法的根源当作《起信论》的如来藏。自序中说,“发斯论之微妙而录之”。在中国,其他《原人论》的注释书只有元代圆觉所著,而日本的撰述则不少,以江户时代为中心,还著有数部本书的注释。

423.元版大藏经
元代所制大藏经,在江南的浙江省杭州普宁寺开版,完成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私版《普宁寺版大藏经》,亦称《元版版白云宗门藏经》、《大普宁寺本》、《杭州本》、《元本》、《元藏》。内容与体裁以南宋的《思溪版》为基础,558函6010卷。详细情况由《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目录》四卷(收于《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卷)可知。本版在日本也有很多流传,增上寺所藏的《元版》(《元本》)在《缩册藏经》、《大正藏经》校订时曾使用。而元朝钦定的大藏经是改编《金藏》的《弘法寺版》(《燕京弘法寺大藏经》)。这是根据世祖之敕开版的钦定大藏经,其目录是《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它继承北宋《敕版》系的《金藏》,内容、体裁都与江南的《宋版》、《元版》不同。

424.原妙
(1238-1295年)临济宗杨岐派,号高峰,谥号普明广济禅师。俗姓徐,苏州府吴江人,嘉熙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十五岁投向嘉禾的密印寺的法住,十六岁剃发,十七岁受具,十八岁学天台教。二十岁更衣、入慈净寺,二十二岁参拜断桥妙伦、嗣法。咸淳二年(1266年)隐于临安的龙须,五年后廓然大彻。咸淳十年,住湖州府武康县双髻庵。至元十六年(1279年)到西天目山,在师子岩结庵,同年冬,受请作为师子禅寺而开堂。在西天目山还开另一禅刹,名为大觉禅寺。元贞元年十二月一日圆寂,终年五十八岁,僧腊四十三。有《语录》二卷、《高峰和尚禅要》。

425.甄鸾
(生卒年不详)北周时的学者。武帝时为司隶校尉,为汉中的郡守。熟知天文历法,也是佛教信徒,武帝三教谈论时著《笑道论》三卷,非难道教的不合理。

426.玄朗
(673-754年)天台宗五祖,号左溪尊者,谥号明觉尊者。字慧明,俗姓傅,是傅大士六代孙。婺州乌伤县(一说东阳县)人。九岁出家,二十岁成为敕度僧,去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一起修禅要,未探究出大旨;跟随东阳天宫寺的慧威,通晓天台的教迹。持止观,作为入道之要,厌人世、喜山林,隐于婺州浦阳县左溪山。门人从湛然开始,有神邕、道遵、大义、清辩等。另外新罗的法融、理应、纯英等在海东[东邻诸国]传播他的教义。与永嘉玄觉交往深厚。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圆寂,终年八十二岁。撰述《法华经科文》二卷,修订《法华经文句》。

427.玄琬
(562-636年)俗姓杨,弘农(河南省灵宝)人。师从延兴寺昙延,学《涅槃经》等,成为入室弟子。受具足戒后,跟随洪遵律师学《四分律》达三年。还跟昙迁禅师学《摄论》。也研究其它大乘经论,得其奥义。仁寿二年(602年)前后开始专念教化,每年佛诞日开讲设斋,经常寻访各种忏法,每年春天授戒之初洁斋行道。贞观初年(627年)应敕向皇太子及诸王等授菩萨戒。之后应招住普光寺。贞观十年十二月七日圆寂,终年七十五岁。为皇帝撰《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论》各一卷。

428.洪偃
(504-564年)俗姓谢,会稽山阴(浙江省绍兴)人。青年时代游学于建业,听《成实》、《毗昙》,后跟龙光寺僧绰受教,经数年而开讲《成实论》。受梁武帝赏识,梁末骚乱时辗转逃难于各地,天嘉初年(560年)来杨都,住宣武寺讲说。讲说期间,游于钟山开善寺与定林寺。擅长诗书,著《成实论疏》数十卷。天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圆寂,终年六十一岁。

429.高王观世音经
一卷,大正藏八十五卷。鼓吹观音信仰的伪经,亦称《折刀经》、《小观世音经》。本经的名初次出现是在《北史》卷三十与《魏书》卷八十四(554年)的卢景裕传,记述卢景裕被高观的军队抓住时,由于诵此经的功德而获救,此后本经流传于世上。但《续高僧传》等并未提及卢景裕,记下的是孙敬德的名字。清代智敬有《高王观音经注释》一卷,现存。

430.甲乙徒弟院
宋代初年以后,区别于住职相续法上、十方住持院的寺院。住持死亡或引退时,承认其弟子有从上到下依次继承权的寺院,即以师徒相传为主旨的一般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