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18. 308-32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说明:306-307,310-313译文丢失

308.起信论网疏
六卷,大正藏四十四卷。明永历七年(1653年)智旭著。本书并非对真谛译的注释,而是注释唐实叉难陀译(695-704年)《大乘起信论》的唯一注书。自由地使用唯识、华严等的宗义,而以天台宗义为根本。

309.义青
(1032-1083年)禅宗。俗姓李,青州(山东省)人。七岁在妙相寺文秀下出家,十五岁试经得度,第二年受具足戒。学《百法明门论》与《华严经》,接着从长芦智福、蒋山赞元学禅。在浮山会圣岩寻访法远,以外道问佛的话而大悟。临济宗的法远附大阳警玄的顶相、皮履、直缀,嗣法曹洞宗。熙宁六年(1073年)住舒州白云山海会禅院,元丰三年(1080年)住投子山胜因禅院。元丰六年五月四日圆寂,年五十二岁,僧腊命开创浮石寺,并以此地为中心弘扬华严教学。由现存的法藏真笔书简(寄海东书),可知其为同门的法藏所敬慕。后世尊为“海东华严初祖”。著书有《一乘法界图》一卷、《白花道场发愿文》一卷。

314.义通
(927-988年)天台宗十三祖,号法云尊者。字惟远,俗姓尹,高丽人。幼年时师从龟山院的释宗,学华严、起信论。乾祐前后渡海到中国,在天台山云居寺与德韶国师相遇,还在螺溪从义寂修天台教学。德行高、深受高官道俗的信奉,辞归故国之际,漕使顾承徽于开宝元年(968年)加以挽留,舍自宅为传教院。天平兴国七年(982年),太宗赐寺以宝额。二十多年中弘扬教观,四明知礼、慈云遵式等以他为师而敬仰者很多。宗端拱元年十月圆寂,年六十二岁。著述有《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光明句备急钞》等,现已不存。

315.契丹版大藏经
建辽国的契丹族所开版的大藏经,亦称《契丹版》、《契丹藏》。辽开版大藏经始于兴宗(1031-1055年)时代,道宗(1055-1101)时业已完成,在国内外颁布《契丹版》,于清宁八年(1062年)赠高丽国。其后《契丹版》还曾多次带到高丽,对《高丽版》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现在对《高丽版》的学术评价较高,也是因为它多以《契丹版》的善本为基础。《契丹版》有579帙,细分为《开元录》480帙、《续开元录》25帙、宋代新译经与章疏音义类74帙。曾经认为《契丹版》已完全散失,但在吐鲁番出土的印刷佛典中,发现有几种《契丹版》的残页。

316.希迪
(生卒年不详)与道亭、观复、师会同为华严四大家之一。赵宋时人,籍贯等详细的传记不明。是批判观复的《五教章折薪记》的可堂师会的弟子,与善熹同门。他针对师会、善熹师徒的《五教章复古记》,著书评复古记,赞成师说,于嘉定十一年(1218年)著《五教章集成记》,并转述了师会对观复的观点。还对师会的《华严同教一乘策》作了忠实的注释,破了宗豫、观复之说。《注同教一乘策》的自序撰述于嘉泰二年(1202年),其中号武林沙门,当以杭州为中心而活跃。

317.义天
(1055?-1101年)谥号大觉禅师,高丽人,文宗仁孝王的四子。出家,任祐世僧统,高丽宣帝二年(1085年)经海路渡往中国,从晋水的净源受华严、从天竺寺的慈辩受天台、从元照受律、从金山了元受禅,三年后归国,宣扬华严、天台宗。高丽宣帝七年,编纂《教藏总录》(义天录)二卷,在兴王寺设置教藏都监,刊行高丽续藏4000多卷。年四十七(一说九十三)。

318.义福
(658-736年)北宗,谥号大智禅师。俗姓姜,潞州(山西省)兴鞮人。师从福先寺的杜朏,三十二岁落发受具,后在荆州(湖北省)玉泉寺的神秀之下大悟嗣法。先在蓝田(陕西省)的化感寺停留有约二十年。开元十年,六十五岁时住慈恩寺。应玄宗之请开元十三年住福先寺、开元二十一年住南龙兴寺。开元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圆寂,年七十九岁。葬于龙门奉先寺,送葬者达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服丧、取弟子之礼。为兵部侍郎张均、太尉房琯、礼部侍郎韦陟所敬重。

319.义褒
(生卒年不详)俗姓薛,常州晋陵(江苏省)名门出身。初跟随苏州永定寺的小明法师学《华严》、《大品》及三论,其师曾在三论学匠、兴皇寺法朗的门下学习。又向与小明法师同门的旷法师请教。作为教义学者,三十余年间驰名于苏州乃至长安。不久移住东阳金华(浙江省)的法幢寺,努力弘道、坐禅,但其名声为朝廷所闻,受敕命上长安,入当时玄奘三藏所在的慈恩寺,尽力研究大乘经论的深旨。显庆三年(658年),受高宗敕命参加佛道二教的对论,与道士李荣就本际义进行论争。其后在诸寺中讲《法华经》、《净名》、《中论》、《百论》,五十一岁圆寂。

320.义邑
亦邑义。以在俗的佛教徒为中心结成的信仰团体。大的有500人以上。北魏初年起在中国北方盛行,持续到五代前后。可看作是从僧祗户发展而来的。出钱出物,造佛像与僧院,并至力于其维持与发展;同时,进行斋会、写经、诵经等的信仰仪式。义邑之主称为邑王、邑长、邑老等,一般的团员称为邑子、邑人、邑徒等。另外有称为邑师的僧侣为教师,担当信仰的指导,但他似乎也不一定属于特定的义邑。作为职员,另外还设置处理事务的邑维那、担当教化的教化主、实施劝进的财务方面的劝化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