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04. 211-22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211.黄檗山
位于福建省福清县西南。因多产黄檗而有此名,亦名南山。唐贞元五年(789年),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正干开山、建立般若,八年后改修,号建福寺。后来临济宗一派住此,在宋代繁盛。明代遭倭寇侵攻而荒废,至万历年间,兴寿、兴慈等重建,东渡去日本的隐元隆琦及其师费隐通容等也曾住过。

212.黄檗山
位于江西省南昌府武宁县西南,亦称鹫峰山。山中有黄檗寺,别名报恩光孝寺、鹫峰寺,百丈怀海的弟子黄檗希运因此山与其故乡福州黄檗山有缘而开。云门六偃的弟子法济等住此。

213.王弼
(226-249)三国魏的思想家。字辅嗣,山阳(山西省)高平人。通晓儒、道,早就以才学与辩舌闻名。当时的知识分子代表何晏,见王弼的《老子注》后深感佩服,废弃了自己的《老子》注释。为曹爽所认可,成为尚书郎,但不热心于仕途。其它著作有《易经注》,因未达系辞传,由韩康伯继承王弼的思想而完成。王弼的玄学(老庄)式的注释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对佛教也有很大的影响。

214.王浮
(生卒年不详)晋惠帝时期的道士。与僧帛远争论,愤于总是告负,伪造了《老子化胡经》一卷,主张老子入印度、成为释迦。

215.应报轮回
佛教所说的人反复地生死流转而经六道,现世时所行善恶,在现世、或者来世、或者后世将得到相应的果报。不相信轮回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想法感到困惑,相信轮回的佛教信徒与不相信的反佛教者之间争论激烈。并且,在佛教的应报说中,果报只及于行为者本人;而中国传统的报应说则认为,果报及于本人的死后及子孙。

216.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字永叔。吉州庐陵(江西省)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首位,历任地方刺史,四十八岁时受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任枢密副使,第二年任参知政事,辅佐仁宗。因反对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利殖法),于熙宁四年辞官,第二年六十六岁时过世。欧阳修读韩退之(韩愈)的《原道》产生共鸣,著《本论》批判佛教,并在编纂《新唐书》、《五代史》时也强调排佛。但在晚年,心气一转,成为热烈的佛教信徒。

217.欧阳渐
(1872-1944年)称为欧阳竟无,江西宜黄人。年轻时学儒学,三十四岁时入杨仁山居士的祗洹精舍,皈依佛教。杨居士圆寂后,维持金陵刻经处(在今南京的经典刻印所),也曾东渡日本,采集佛典。1922年,在南京设内学院,活跃着邱虚明、王恩洋、吕征、聂耦庚、汤用彤等教授。自己以研究唯识学为中心,著《唯识抉择谈》等,批判基于《起信论》的华严、天台、禅等,与坚持综合主义的太虚进行论争。

218.王阳明
(1472-1528年)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政治家,阳明学之祖。号阳明,谥号为文正,字伯安。余姚(浙江省)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成为进士。弘治十六年,因在会稽宛委山的阳明洞中筑室而被称为阳明先生。作为有能力的军人与政治家,因镇压以江西南赣、广西恩用为中心的农民暴动,以及平定宁王宸濠的反乱而建立过功绩,成为南京兵部尚省,受新建伯的爵位。作为学者,初学朱子学,三十七岁前后开始,提倡心即理之说,接着主倡知行合一(知识与实践必须一致)说,以及更进一步的致良知(悟天理而正万物)说。可以见到这种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但他对佛教也加以严厉的批评与责难。嘉靖七年,五十七岁时过世。著述中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弟子徐爱将其语录汇总成《传习录》。

219.黄龙派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石霜楚圆下出了黄龙慧南与杨岐方会两大弟子,前者为黄龙派,后者为杨岐派。作为宋代最为鼎盛的禅宗教团,首先是黄龙派最有势力,到后来则禅宗几乎全是杨岐派。慧南于景祐三年(1036年)住江西省的黄龙山时,建成了此集团的基础。此集团的记录从黄龙慧南、晦堂祖心、死心悟新、超宗慧方的《黄龙四家录》及真净克文、昭觉常总、觉范慧洪等的语录类中可见。并且,从祖心与黄山谷(黄庭坚,1045-1105年)、常总与苏东坡(苏轼,1036-1101年)及杨龟山(杨时,1053-1135年)、兜率从悦与张商英(1043-1121)等禅者与士大夫的交流,可以看到禅宗的新动向。

220.阴持入经
二卷,安世高译,大正藏十五卷。后汉、三国时代,中国佛教思想界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安世高的小乘禅学系统,另一个是支娄迦谶的大乘般若学系统。安世高系统的重要经典有《安般守意经》与《阴持入经》。《大藏经》中现存的《阴持入经注》的作者不明,为安世高、安玄、康僧会、严佛调以及属于此系统的南阳的韩林、颍川(河南省)的皮业、会稽的陈慧的注释,被认为是西晋以前之作。此《注》对了解当时佛典的译语及思想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