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帮助系统更有帮助

今天中午,在学校听了系友、威斯康星大学密瓦基分校(UWM)解虹教授的报告──如何让帮助系统更有帮助。与会者基本为本校信息学系的教师及若干本馆同仁。
报告主要介绍其IMLS课题“数字图书馆新用户的帮助系统”(大致)。该课题公开征集180名调查者,让参与调查完成规定的搜索任务,在专用实验室中,采用morae记录用户的表情、声音(要求其自言自语,表述自己的内心活动)和点击等行为(应该是这个可用性软件吧),供随后分析。解教授另提及Jing,该公司的另一款免费软件。
从提问看,老师们更多地关注解教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我主要对帮助系统本身,或者说什么帮助系统才是好的系统感兴趣。

报告首先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其课题申报书的标签云始,说明其研究主题以信息检索为主。最后以本次报告的标签云终。

进入正题,从询问大家是不是用帮助系统开始,说明帮助系统一般不受用户欢迎,因为用户可能觉得看了帮助仍不明白,还不如自己摸索。报告后面也多次提到,用户更愿意问人,而非系统。其研究结果也是人工帮助不省时,但有更好的效果,更令用户满意。

报告把帮助系统分成两类:
一、显性的,比如直接以问号方式显示
二、隐性的,应情景而现,如检索后出现的“Do you mean …”,或者提示“Find like this”。
举了各种帮助的例子。首先提及但评价最底的是Google帮助[让我联想到Google软件商店糟糕的检索结果],对yahoo帮助比较称赞,也提及日渐受欢迎的可视化帮助。
其他帮助场景:
1、tutorials。举了云存储系统,完成若干任务可送多少免费空间──这种引导性极强的“帮助”功能,让用户非强制性地完成了帮助的学习。[金山快盘也如此]
2、tip,以举例方式提供帮助
3、联机帮助
特例:
1、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以色彩提供帮助
2、肓人,以语音提供帮助
[自己则联想到其他在线帮助的情况:
比如软件的安装需要一定时间,在等候过程中提示功能,如搜狗拼音。
比如软件首次启动提示若干功能,显示完成后才能开始使用,iPad上不少软件升级后都如此]

研究结果显示人工帮助的优点:指点从哪里开始,指出问题所在,鼓励用户,交互,有效、理解、满意。对于机器来说,很难检测求助者状态,从而提供适当的帮助(目前有一些间接方法,如通过点击行为)。
要系统的帮助功能达到人工帮助水准,尚遥遥无期吧。对用户来说,目前好的结果从低到高依次是:1)检索词高亮;2)检索结果段高亮;3)直接给结果(如alpha wolfram)。

———-联想的分割线———-
听讲过程中,想到本馆网站和很多图书馆网站一样,在咨询页面最前给了FAQ链接,提示在咨询馆员前,应该先去FAQ看看是否已经有答案了──那个链接应该也是不招人喜欢的,谁知道点过去是什么情况?
现在打算把那里改成搜索框,提供FAQ直接查询,或许有人愿意在那里输入一个查询词,直接看看有没有结果?
由于FAQ的查询功能较弱(词串完全一致),所以检索框宽度应该设计得比较短,让用户只输入最简单的关键词──解教授报告中提到,界面会影用户的行为:比如检索框较长,用户输入的检索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