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存储(remote storage)

    远程存储(remote storage)指图书馆将较少使用的馆藏存放到图书馆之外的其他地点;也指图书馆之外的馆藏存储设施(remote storage facility)。亦称异地存储(off-site storage)、异地排架(off-site shelving)、远程排架(remote shelving)。实施远程存储的多为研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远程存储有时亦称校外存储(off-campus storage)。
    远程存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空间不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XX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曾把4.8万件复本存储到一个寺庙中。现代见诸文献的对远程存储的讨论始于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 Eliot,他在1900前后提出将快速累积的图书按使用情况加以区分,以密集方式保存未被使用的图书,并建议在美国建立三至四个存储图书馆。远程存储在20世纪中期以后得到发展,19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资源增加导致印刷及其他类型馆藏的使用量下降,更多图书馆为保持或增加读者使用空间,将大量实体馆藏放入远程存储设施,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将1/3馆藏放在远程存储。
    远程存储设施有合作建设与独立建设两类。1934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在Versailes完成的存储图书馆是现代较早独立建设的远程存储设施。1941年建立的美国新英格兰存储图书馆(New England Deposit Library)则是合作建设的早期实例。合作存储还具有剔除重复文献、提供馆际互借等功能。
    远程存储设施的建立主要出于经济考虑,因而一般设立在地价低廉处,部分直接使用已有建筑改装。目前模块化设计成为趋势,可以随馆藏发展在现有存储设施侧增加新的模块。设施大多按资料尺寸密集存储以节省空间,有温湿度控制以利长期保存。
    为保障用户的文献需求,远程存储设施选择提供以下几种服务:1、通过图书馆传送文献,一般提出需求后的1-3个工作日内送到读者指定的借阅处;2、版权允许范围内的影印、传真等服务;3、现场阅览。

注:以上短文是一年前为拟议中的《图书馆学新辞典》撰写的词条,目前看来该辞典已被遗忘了。为不浪费自己的一番心血,自存档于此。同时也向部分参与者诚意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