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评书

    只要打开RSS阅读器,就身不由己了。大量的RSS阅读还造成了一目十行的恶习,静不下心来认真地看东西。因而在考虑是否要退回到以前直接访问网站的年代,偶而还能有点时间可以看几本书。
    最近手边有两本准新书,分别是数字资源建设服务、数字馆藏评价分析的专著,与工作、兴趣都有点关系,正好用来戒网瘾。

    先看数字资源建设服务,看得无语。现在图书馆除了纯粹的阅览工作,好象没有什么工作不与电脑打交道的,于是在书中全都跟数字资源沾了边,甚至连通借通还都是──明明借还的是纸本哪。
    本来想用看书改一目十行恶习的,结果为了看完这本资料汇编,到后面就是翻页了,比一目十行速度更快。

    接下来看数字馆藏评价分析,因为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所以有所期待。开篇没多久,看到“数字馆藏的特点”讲的是优缺点,愕然:
(1)数字馆藏的优点
……
易于管理。数字馆藏完全可以依赖计算机进行自动管理……
……
(2)数字馆藏的缺点
……
管理难度大。数字馆藏虽然可以依赖计算机进行自动管理,但……
    比较抱歉的是,以上引用省略了理由,而且是说得很到位的理由。只是,难道优缺点是可以这样总结的么?猜测或许是引用不同来源?看用语如此一致又不像,再从引用文献注看,是作者本人的文章。找出该篇文章,却又并未发现上述观点。
    之后发现,书中引用文献标注张冠李戴比比皆是,几乎无从参考。

    与“数字馆藏的特点”相对的一页,是“虚拟馆藏概念、特征与特点”。翻页第2小节小标题“虚拟馆藏的特征”,引用某文共六个特征;下一页第3小节,小标题“虚拟馆藏的特点”,引用另文共五个特点。本来看到特征、特点就犯晕,结果还在相对着的两页同时看到特征、特点,并且还都有“共享性”这一条。
    之后发现,文中大量引用,有时上下两段引用同一段原文,甚至互相矛盾的观点也前后照录不误,不加解释说明。不过有一处引文加了脚注,起首说“这里值得商榷”──不在正文里正本清源,在脚注里跟原作者商榷?当然像上面这样单列小标题的没有再出现过。

    文中还有不少图表没有出处,有的明显取自他处。因为对某图表中的数据感兴趣,在正文中前前后后看,既没有对图表的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的说明,也没有本该注明的出处。

    上面这些发现,都在全书的第1节首次出现,足令我对国家哲社课题心生畏惧。

    看书的目的当然不是挑刺,而是自己有所得。一直在这里记录自己所学,而两本书中都有值得摘录的资料,但这次,却不想摘录并记下出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