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网站及其服务

    本周HKIEd同行来本馆交流,上周便花了些时间仔细地看其网站,体会到其网站与本馆网站的几个不同之处。
    一是HKIEd网站注重推介服务,我们着重展示服务。说起来似乎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推介服务是面向读者的,所以会有“教職員服務”、“高級學位 / 教育文憑課程學生服務”这样对象明确、集中推介图书馆服务的栏目。我们有一些很需要推广的服务,都罗列在图书馆网站上,但似乎很少读者注意。如果也面向不同类型读者重新包装一下,是不是会更容易引起注意?
    二是HKIEd网站有一些从内容角度对资源进行的整合,不分载体与访问方式,让读者全面了解相关的馆藏、服务与资源。本馆的“学科导航”应该是与之类似的服务,但或许是因为建立在一个大而全的框架上,使用中感觉是游离于图书馆资源之外的。
    三是HKIEd网站会从不同途径展示同一服务,并且不刻意迁就一般意义上的等级层次,而我们网站的栏目几乎都只有一个入口。读者访问HKIEd网站,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开始,从不同途径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在我们的网站上,读者只有找对了入口,才能找到需要的服务,因而全部陈列在首页上是最简单的方便读者的处理方法。
    后两者集中体现在HKIEd网站的多媒体资源部分,除了在首页“電子資源”部分列出外,在“服務與設施”中又单列“媒體資料”及作为其下位类的“網上語言學習”。以“網上語言學習”为例,在一个网页中包括免费的互联网资源、馆内可借阅音像资料、语言实验室专用资源,不同服务有一个共同的入口。

    周二HKIEd的Venia和Belinda来我们部交流,除了网站,还特意询问了该馆的一些服务。笔记如下:
· 圖書館博客:采用WordPress平台。之前就注意到始于2006年7月的HKIEd图书馆博客没有RSS和评论,据Venia说不提供评论是没有精力回复,因而“那是假的”。
· 短信提醒:选择Google的原因是免费。香港有一些学校较早开始此项服务,费用不少。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归还图书是读者的责任,为什么要图书馆为此付费?所以他们选择Google账户,但也因此影响使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使用Google帐户的习惯。
· 讀者指導班評估表(教学评估):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前,现场请读者在网上直接评估。读者评估对授课者有一定的压力。
· 書目管理工具EndNote和RefWorks:原来使用EndNote,由于每次版本更新都要重新购买,且对其版本更新情况不了解,所以现在已经改用RefWorks。
· 24小時諮詢熱線:电话自动应答,将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交给专门的公司编程制作,随后可以自己修改。具有传真圖書館表格的功能。现在很少使用(想来有上网电脑的人比有传真的人要多得多)。
· 7×24 learning centre(24小时学习中心):2007年9月试用,11月正式开始。
    配置资料与设施:包括教学参考书、电脑以及用八达通付费的自助复印机、打印机,有无线上网。电脑配备常用教学软件(如SPSS),每台软件费一千多港币,由学校IT部门负责提供最新版,使用时通过内联网下载到本机使用,无需图书馆维护。
    管理与使用情况:夜间闭馆时间(PM 10:00-AM 8:30)由一名保安负责照看,要求保安每一小时清点使用人数。由于配备学生最常用的教学参考书,因而人气很旺。10:00闭馆时人还很多,甚至坐在地上使用无线网络,到凌晨三四点人数最少,但一直是有人的。
    失书:在24小时学习中心配备图书是HKIEd的特色。最近清点失书率1%。由于开馆时学习中心与图书馆相连,图书也有可能被拿到图书馆的其他地方,因而1%失书率是可以接受的。
· e-learning centers(电子学习中心):电脑配备与24小时学习中心类似。(在多个楼层都有,两者都可谓信息共享空间吧)
· 數位典藏(机构库):目前采用的是经汉化的DSpace,由于不能随时升级,因而打算直接使用原版。用DSpace的好处是可以加入到MetaLib,与图书馆其它资源做一站式检索。

    之前周一,本馆馆长及有关部主任介绍本馆情况;之后周三,二位给本馆同仁做报告,介绍HKIEd几个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