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Spalding谈LibraryThing和图书馆(员)

    因为LibraryThing个人在线目录新推出以“作品”集中图书的方式,引起国外一些FRBR的图林博客的兴趣。LibraryThing拥有者Tim Spalding在FRBR Blog和See Also下留言,谈到LibraryThing的“作品”组合方法是“什么”、不是“什么”:

  • It’s Wikipedia, not Britannica.
    是《维基百科》,不是《不列颠百科全书》。(有规则,但由众人共同参与,而不是由权威决定)
  • It&aposs Del.icio.us not Google.
    是“美味书签”,不是Google。(由众人共同参与,而不是由机器算法决定)

    See Also说起LibraryThing的“作品”好似盗版了FRBR。虽然Tim在FRBR Blog留言中说那是开玩笑,但仍在See Also博文的留言中,“嘲弄”了一番图书馆、图书馆员:

  • I am well aware that books can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ways. Librarians shouldn&apost imagine FRBR or any other system captures them all either.
    我很清楚图书能够以相当多的途径互相关联。图书馆员也不应当想象FRBR或任何其他系统能全部掌控这些途径。
  • LibraryThing&aposs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ness is designed to compliment its explicitly user- and social-centered goal. That too is pretty novel; traditional cataloging is author- and publisher-centered.
    LibraryThing对关联性的理解被设计达到其明确的“用户与社会性为中心”的目标。这也是相当新颖的。传统编目是“以作者、出版者为中心的”。
  • I considered using the ISBNx project as a base. … I just wanted to try something new. … public cataloging is not bad cataloging. The people who really KNOW Asimov are his fans.
    我考虑过使用[OCLC的]ISBNx项目作为一个基础…[但]我只是想要尝试一些新的…公众编目是不差的编目。[LibraryThing的用户]确实“了解”阿西莫夫,是他的粉丝。

关于最后一点,Tim在说明LibraryThing系统新功能的博文中不无自豪地举了这样一个用户提出的例子:

  • Isaac Asimov&aposs Nightfall th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is distinct from Nightfall the novel and from Nightfall One. Do libraries know that? Does Amazon?
    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黄昏》不同于小说《黄昏》与《黄昏I》。图书馆知道吗?亚马逊呢?

而他这篇博文的标题正是:每个人都是图书馆员。

参见:
The FRBR Blog: LibraryThing has works (2006/2/22)

See Also (Steve Lawson): LibraryThing Reverse Engineering FRBR? (2006/2/23)

LibraryThing Blog: LibraryThing leaps forward: Everyone a librarian (2006/2/23)

 

名称主题与名称规范――由国家图书馆的做法谈起

    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网上咨询,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关于“将被传的人名作为自由词著录在610字段”的解答(为方便阅读,作了分段处理):

关于个人名称主题词的增词程序
    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主题标引在个人名称主题词的增词程序上可以2003年为界限,2003前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使用文津编目系统,文津编目系统是一种区域网络编目系统,它只在国家图书馆内实现了区域联机编目,并没有实现互联网络,也没有做到书目数据库与汉语主题词库的挂接,这一时期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个人名称主题词的增词程序是宽松的,只要有必要就可以增词标引。
    2003以后,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使用了以色列联机编目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络,也做到了书目数据库与汉语主题词库的挂接,这时我们发现专有名词主题词的大量增加对汉语主题词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以个人名称主题词的大量增加最为突出。
    汉语主题词库的词量是相对稳定的,在不断增加一些新的主题词的同时,也会删除一些过时的、没有使用价值的主题词,大量的个人名称主题词的涌入势必对汉语主题词库的发展与维护产生不利影响。
    过去传记类图书比较严肃、相对也较少,被立传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或对当代历史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出书的目的也与经济利益无关,但是现在传记类图书比以前多了,而且不乏娱乐性的、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这也是我们改变个人名称主题词增词程序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做法如下:对一些使用频率极低或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很快会失去检索价值的专有名词(个人名称、机构名称)采取变通的办法,在不影响检索效率的情况下,用自由词的形式著录在610非控主题词字段,其文献采用上位词标引。
[实例举了做610的张国荣、陈强、韩金英、海南琼台师范学校,此处略]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个人名称第一次出现时都不能增词标引,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标引员应该有预见的在第一次出现时就增词标引,比如中共中央新一代领导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总统等。

    简言之,国图这样做的理由是人名主题太多,影响《汉语主题词表》。撇开其对个人或机构“重要”性的判断是否合理不谈,其实,包括个人名称、团体名称、会议名称在内的名称主题以及题名主题,与主题词表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没有收录主题词表,并不意味着不能用作规范的主题。或者说,只要是做过规范的名称,当需要做主题时,就应当作规范主题,而不是自由词。
    举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LCSH中基本上不包含人名/机构/会议(但包括文学作品中虚拟人物名称),但当作为研究对象而需标引主题时,LC记录仍把人名/机构/会议放在名称主题字段(600/610/611),而不是非控的索引词字段(653)。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因为这些人名都是做过名称规范的。在机读目录规范格式中有一个“是否用于主题”的设定(MARC21的008/15,UNIMARC的106)。只要在做名称、题名规范时设定可用于主题,就不必将形式完全相同的名称规范与名称主题分别做两条记录(题名规范与题名主题同),简化了规范数据库(含名称、题名与主题)的维护工作。可以看一下LC规范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William, 1564-1616),曾经同时做过主题规范(LCCN为sh 85120820),但目前是作为名称规范(LCCN为n 78095332)。
    换言之,《汉语主题词表》(汉语主题词库)中本无需收录名称主题,名称主题只要利用名称规范库就可以了。

    名称主题的数量相对于普通名称规范(责任者)而言,可以说少之又少,没有理由不将其规范化。按照建立规范的一般规则,国家图书馆在做名称规范时,并没有要求作者有相当的名气或者非常“重要”,何以对主题却另有一个标准呢?
    想来或许是没有利用MARC规范格式中的上述设定,或许与国图所用Aleph系统有关。从OPAC检索(浏览方式)看,国图的书目库不仅与主题规范库是相连的,与名称规范库(人名、题名等)也是相连的。是系统本身对主题规范与人名、题名规范的处理尚有瑕疵?还是对系统的使用不够到位?
    LC的书目数据库与没有与规范数据库连接。规范数据库检索能够显示命中的书目记录数,可见两个数据库是有关联的,但也没有提供与书目数据库的连接。不知道是不是Voyager系统没有解决有关问题的缘故?

 

国图联合编目中心网站及其论坛与网上咨询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网站似乎建立很久了,但每次点击的结果都未能进入。今天比较幸运,总算让我一睹真容。
    有价值的信息很多,比如“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05年工作报告”,以下仅摘录其数据部分:

截止到2005年5月,国家中心数据用户由2004年6月的850家增加到944家,成员馆由2004年6月的452家增加到536家,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1%与18%。数据的网上下载量不断增长,从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网上下载量达到超过100万条,特别是2005年1月份以来,数据下载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一季度的网上下载量与去年同期半年的数据下载量持平。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书商在数据用户中的比重在不断加大,除了使用编目中心的数据,很多书商的编目力量也在不断加强,也在走书目数据中心的路线。

自2004年底,特别是2005年以来,编目中心加大了数据上传工作的力度,通过多鼓励、多评测、多指导、多接收的过程,得到了很多分中心、成员馆的支持,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成员馆共上传数据近3万条,经过编目中心校对人员的认真审核,大部分被联合编目中心接收。

为使联合编目中心的数据具有一致性,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2004年6月至今,联合编目中心与分中心、成员馆举办了四次培训,包括《电子资源著录规则、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培训、《计算机环境下的主题标引》培训、《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培训以及中文文献编目高级研讨班,培训人员接近300人次,为中心数据库上传数据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站还有两个对编目员很有用的版块,即编目论坛和网上咨询。
    编目论坛2005年10月13日建立,似乎人气不太旺。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作宣传,944家用户、536家成员馆,论坛会员却只有184位,主题总数77,贴子总数320。因为只限会员才能浏览,为一看究竟,所以我注册成为第185位成员,不知为何提示出错,但还是让我顺利地进入了论坛。版主bgu61,caoning,zhongyan,liuxl,两位酷哥、两位靓妹,都是实名上网,liuxl和caoning的发贴数还很高,需要请教的编目员真是好机会啊。强烈推荐!
    网上咨询又是一个好地方,咨询信箱olcc(at)nlc.gov.cn。网上咨询无需注册,只需发电邮,比较方便,或许因此减少了论坛的人气?网页上列出了咨询问题及解答,可以直接学习。

    wtbm在这里的在线留言说:“现在的编目,五花八门,一家图书公司一个标准,一家图书馆一个花样,谁的都有道理,真是头疼 2006-02-13 16:33:29”。看了这里,再对照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的业务文件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联合编目服务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就更可以说得有理有据了。
    或许这是个全球现象――谁也不服谁,因为大家都认为真理在手。比如OCLC与LC就不完全一致;还有走得更远的,俄罗斯两大国家图书馆,干脆就用不同的MAR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