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青年学术组织(附“信息获取与组织”PPT)

    现在一些图书馆为鼓励年轻人做科研、写论文,成立了青年学术组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就是谈论如何科研、写作、投稿,如同当年学网最热闹的话题就是如何投稿。

    已知本地成立最早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来吧学术沙龙”,很正式,既在图书馆主页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有“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青年学术沙龙章程”(2004年11月1日)。由该馆“动态信息”中了解到的情况是:“04年12月22日,图书馆在奉贤分馆隆重举行了“来吧”(Lib)青年学术沙龙的成立仪式,全馆35岁以下青年职工自此有了自己的学术性组织。”“05年3月11日,青年学术沙龙在徐汇校区图书馆第一观摩厅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主题讲座,请来了图书馆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的两位老师和青年同志畅谈科研的苦与乐。”(2005-3-14)

    最近(2006年5月18日)同济大学图书馆也成立了青年论坛。青年论坛开设了名为LibUs的信息发布博客(地址为:http://libus.blogbus.com)和博客群组(地址为:http://www.blogbus.com/groups/libyouth),第二次活动(2006年6月2日)是举办“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讲座。讲座包括图书情报论文选题”(邬宁芬老师)、“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刘玉仙老师)和“论文写作”(冯花朴老师),可以在线查看。

    本馆在2005年六七月间也成立了“青年学术研究论坛”。不过网上论坛现尚养在深闺,不足为外人道。
    在本馆论坛成立前,正好有同事问我,如何找资料――幸好她没有问我如何写论文,那我会无话可说。我自己的体会是,最困难的是不知道要找什么资料,而不是如何找资料;处于信息丰富的网络时代,一旦知道要找什么资料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所以得知要成立论坛后,我就开始作准备,想向大家灌输如何获取与组织信息,让大家自己刺激自己的思维,最终确定自己需要寻找什么资料。十月份的时候,我先请坛主把准备好的PPT挂到了论坛上,十一月初论坛首次讲座,我就把PPT讲了一遍。
    受同济图书馆几位老师的共享精神感召,我也把PPT挂出来,与大家共享(PPT下载)。这差不多是一年前的资料,旧是旧了点,应该还有点用吧。
    如无法下载,请直接给我的Gmail邮箱(见首页)发电邮。文件比较大(近6M),请确认自己的邮箱是否可用。

Update (2006/6/16):
文件实际是PPS格式,只要装有PPT软件,可以正常显示。
请注意下载后文件应有5.5M,否则说明没有下载完整,无法正常显示。
很多邮箱都对接收邮件大小有限制,如在5M以下,则无法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只能自行下载了 : )
推荐用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下载。

NGC4Lib:下一代图书馆目录邮件组

    Eric Lease Morgan (Head of the Digital Access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Notre Dame)在web4lib邮件组提议另外建立一个“下一代OPAC邮件组”(next generation opac mailing list) ,并提出了可以讨论的6项议题,很多人附议支持。最初名称拟为ngo4lib,但因为NGO一般认为是“非政府组织”的缩写,故经讨论后,最终定名为NGC4Lib — Next Generation Catalogs for libraries。第二天(6月6日,不是世界末日),邮件组就建起来了,讨论的议题增加为8项:

  • Who are the primary intended audiences for a library&aposs “card catalog”?
    图书馆“卡片目录”的主要使用对象
  • Considering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formation access in an Internet environment, how is an electronic “card catalog” of today different from the one designed ten or fifteen years ago?
    互联网环境中信息访问特性的变化,如今的电子“卡片目录”与十或十五年前设计的有何不同
  • What kind of content should these “card catalogs” contain?
    这些“卡片目录”应当包含何种内容
  • To what degree are these things “catalogs” (as in inventory lists), and to what degree are they finding aids?
    这些内容“目录”(作为财产清单)到什么程度,如何有助于寻找
  • To what degree should traditional cataloging practices be used in such a thing, or to what degree should new and upcoming practices such as FRBR be exploited?
    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中,传统编目实践应当用于何种程度,新的未来实践如FRBR应当开发到何种程度
  • How would such a thing get created and by whom?
    下一代图书馆目录如何创建、由谁创建
  • What are some of the functionalities of “next generation” catalog?
    “下一代”目录有些什么功能
  • How many angels can dance on the head of a pin?
    有多少天使可以在针尖上跳舞

    议题有虚有实,似乎共同基础就是认为目前的OPAC不过是卡片目录的电子版。讨论很热烈,如果对新型OPAC研究感兴趣,此邮件组值得关注。

    比如讨论中Bernie Sloan转发了自己在1992年讨论“第三代OPAC”时的论坛贴子“后OPAC时代”(The post-OPAC era)――真是很超前;他还认为,应该多讨论新发展的领域“OPAC前端”(front ends),比如北卡州立大学的Endeca应用,ExLibris新的Primo之类。
    K.G. Schneider(Free Range Librarian)则认为谁是用户并不重要,她感兴趣的是用户做了些什么,她打赌大部分图书馆并不生成检索日志,也不对用户的检索行为进行分析,只是讨论、没有数据。而Google亚马逊之类则对这些信息十分重视。

    在NGC4Lib邮件组建立前的讨论中,有人提出用维基(Wiki),但似乎大家还是倾向于邮件组。
    中国人爱BBS,外国人爱邮件组。与论坛相比,邮件组同样可以就一个问题接续讨论,但内容直接发到订阅邮箱中,省掉很多无谓的访问网站时间――与RSS订阅有异曲同工之妙。

P.S.
这回订阅NGC4Lib,用的是Gmail。再次体会Gmail集中相关邮件的优点――同一论题的所有回复放在一起,看起来特别方便。同时自己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存档,日后查找也很方便。

 

绿宝石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Greenstone)

    绿宝石数字图书馆软件是建立与分发数字图书馆馆藏的软件套件,它提供在互联网或CD-ROM上组织与出版信息的新途径。“绿宝石”由Waikato大学的新西兰数字图书馆项目制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人类信息非政府组织(Human Info NGO)合作开发与发行。它是在GNU通用公共许可条款下发布的开源多语种软件。
     前不久有人在IFLA的数字图书馆邮件组(DIGLIB)中征求使用绿宝石软件创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在2006年4月5月的邮件组存档中可以看到十多个回复。从回复信息来看,绿宝石似乎特别适合进行数字图书馆教学,当然具体应用的实例还是比较多的。总体评价可以归结为“界面直观,使用基本模板就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数字图书馆,但如果要修改外观与行为则比较麻烦”。
    重要参考资源除绿宝石本身的网站(http://www.greenstone.org)外,还有绿宝石的两位开发者Ian H. Witten和David Bainbridge所撰图书“How to Build a Digital Library”。两位开发者在《图书馆高技术》开源软件特辑(Library Hi Tech, v.23(2005),no.4:pp541-560)上的专文“Creating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with Greenstone”,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UNESCO作为合作方,一直推动绿宝石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最新信息是2006年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数字图书馆教育”特别培训,由开发者David Bainbridge和David M. Nichols博士主讲,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各种文献的收集及通过CD-ROM或网络链接等形式发布的方法、图片与声音文件、MARC格式与书目数据、多媒体数字图书馆、开放标准与交互处理等多个角度,介绍Greenstone软件的使用方法。

    国内情况,北京大学图书馆早在1998年就与新西兰数字图书馆合作,利用绿宝石系统进行了拓片项目和学位论文文摘及索引项目的建设。清华大学图书馆郑晓惠在2004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对Greenstone有过介绍(见“开放源代码内容管理系统Fedora”PPT)。年心在2005年5月18日也介绍了“Greenstone数图开源软件”,从一问的评论看,他也试用过。
    清华大学图书馆张首红和姜爱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开源软件的比较分析”《图书馆杂志》2006第1期(总第25卷第177期)大概是对绿宝石最全面的分析论文了,值得一读:“本文对三种国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开源软件(Fedora、DSpace、Greenstone)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以期深入理解和领悟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的设计理念,为国内从事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同行提供参考。”从文中所作比较看,绿宝石各方面都不错,但“将所有的文档都转换成Greenstone特有的存档格式存入收藏中”???
    或者可以大材小用,专做CD-ROM,为个人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