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图书馆Z39.50服务器变化

牛排(网友)在微信上问我,牛津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还能套录否?并给出认证用户失败、查询失败的提示截屏。

很久没用Z39.50查书目数据了。电脑系统更新到Windows 11后,还没有安装Z39.50客户端。立刻安装,添加以前收集的牛津大学Z39.50服务器信息(主机/端口/数据库)library.ox.ac.uk / 210 / ADVANCE,确实查不了。

参见:Z39.50服务器信息(2004-11-4)

要找到源头,看有没有说法。在该馆网站,查到2023年8月图书馆系统更换,数据库名称变化:z39.50 configuration

  • Host: library.ox.ac.uk
  • Port: 210 or 1921
  • Database: 44OXF_INST

于是在Z39.50客户端上重新添加主机,竟然连接就要求登录?上述网页并未提及需要认证呀。

后来才想起,添加数据库时没选“匿名”。修改后,连接主机数据库,查询有结果,可以正常下载记录。

问题解决。

神秘的书业编目协会

今天无意中在新浪微博上发现有个“书业编目协会”,2011年底注册后没发几条微博,一停就是一年半。5月6日重开,接连发布3条挺吸引眼球的消息:
其一:书业编目协会全面应用RDA编目格式规则,提供标准marc数据
从截图看,似乎是为海外做的中文图书编目外包
其二:书业编目协会Z39.50编目数据下载服务器开放匿名下载,配置如下: IP:www.cnmarc.org 端口:210 数据库:cnmarc 账户名密码保持为空
6月13日的微博称其有5百万中文编目数据
其三:getwebmarc编目数据采集器(中国国家图书馆版):可根据用户ISBN批量抓取http://t.cn/hBmsgB[国家图书馆OPAC]上的编目数据!也可按控制号下载编目数据,不限量,不限时!!
对此条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此批量抓取数据,国图难道不会封IP么?

访问其网站(目前页脚显示(c)2009-2011),先看“关于我们”:
“书业编目协会成立于2009年,由业内资深图书馆系统及编目专家创办,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编目业务交流组织。通过聚合图书行业人才和服务资源,为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发行公司提供软件开发、信息采集、数据加工服务。
目前书业联合编目平台服务于100余家成员单位,涵盖图书馆、出版社、发行商、书店、编目公司等广泛的群体。
拥有符合国家图书馆标准的CNMARC数据300余万条,每年原创发布新书采访数据12万条,编目数据10万条,是国内领先的书目产品。”

看“免费资源交流区”,有免费软件14种、免费文档5种——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及其例解。这种慷他人之慨的借花献佛之举,不知道这几家编制与出版者怎么看?

最有意思的是其“编目资讯”2011年9月1日的一篇“业界评论:calis给图书行业带来的混乱和资源浪费”,不知是否原创(未查到其他出处),对国图与CALIS标准不一原因与结果的分析其实是两边不讨好,且其立论也不乏以己度人、难以自圆其说之处,但实实在在地反映标准不一对编目外包商的深切影响。

文中说,“没有好处的事情只有傻子才会干”,则其开放匿名下载只是为了做广告的临时之举?

其最新消息是给国图的CNMARC培训做广告。联想到其软件批量抓国图OPAC数据的功能、文中引用某“国图大牛”说法痛批CALIS,不免胡乱猜想——创办协会的匿名“业内资深编目专家”来自国图?

大英图书馆开放数据服务

大英图书馆(BL)宣布开放数据服务(Free Data Services),包含二方面内容:
√ Z39.50
包括大英图书馆全部目录或英国国家书目,MARC 21格式。
用户需注册,并承诺非商业用途,然后通过得到的用户名与密码访问。
√ 数据集
作为向图书馆界之外开放元数据的一部分,开放大英图书馆目录与英国国家书目供研究使用,以RDF/DC格式的XML文件提供,依创作共用之“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协议。
大英图书馆正调查以关联数据构造其目录信息的多种可能性,并与若干组织合作,探索使书目元数据以关联数据方式提供的问题。
———-评论的分割线———-
这是继今年4月匈牙利与德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宣布以关联数据发布书目/规范数据以来,又一个跟进的国家图书馆。虽然还只是提供XML文件,没有直接发布,但已经表明了态度。肯定会让关联数据的拥护者大为振奋的。
另一方面,虽然要MARC去死的呼声不断,目前MARC对图书馆界仍是不可或缺的,对编目员更是至关重要。前些年做《海外上海研究书目》时,数据源没有选择收藏颇丰的大英图书馆,根本原因就是它没有提供Z39.50方式,无法有效地获取数据。如果当年BL有Z39.50服务,这个书目肯定会更完善。
———-来源的分割线———-
现在几乎要到Google Reader只看People you follow的程度了──其实是在Lee Kai的Google Buzz分享里看到的消息。
Resource Shelf (August 24th,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