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大学图像数据库

    程亮在书社会分享耶鲁大学图书馆中国教会大学图像数据库(China Christ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age Database),前去一看。分别是来自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UBCHEA)和岭南基金会(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的档案,主要为如下13所大学的老照片:
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福建协和大学(871)
Ginling College 金陵女子大学(1636)
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 之江大学(155)
Huachang University(0)
Hwa Nan College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52)
Lingnan University 岭南大学(149)
Shanghai University 沪江大学(8)
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Cheeloo) 齐鲁大学(0)
Soochow University 东吴大学(136)
St. John’s University 圣约翰大学(45)
University of Nanking 汇文书院/金陵大学(1288)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华西协和大学(625)
Yenching University 燕京大学(1992)

    检索途径有简介、主题词、关键词和日期。
    从所用主题词
见,涉及数十个论题,是研究中国教会大学乃至当时中国社会的珍贵史料。比如,有涉及难民(学生)的103张照片。

附:不同格式图像统计
电影(31部,均未提供数字化图像)
照片(10580,大部分提供数字化图像)
幻灯(4个,均未提供数字化图像)
视频(1个,未提供数字化图像)
合计10616,但检索全部为10629;以上13校合计7057,另有一些图像不特定某一个学校。

 

P.S. 2009-1-5,博客大巴域名被停止解析,昨日访问量仅30,今天到此时为止仅6。幸得钱老板提供访问方法,试发此文,Google Reader应该可以看到吧。

《夜晚的书斋》中的图书馆员

    《夜晚的书斋》,图书在版编目的主题是“图书馆──通俗读物”,而原书"The library at night"在西文书目中的主题是“图书馆”、“图书馆──历史”和“图书与阅读──历史”。此书延续《阅读史》的风格,在东拉西扯之间,引入大量图书馆、图书与阅读的历史。
    漫谈图书馆史,不免涉及馆长。作者学生时代曾为博尔赫斯朗读(见《阅读史》p.18-22),这位曾提出“天堂是图书馆模样”的盲人馆长在书中便多次出现。
    在馆长们的众多见解中,印象最深的是300年前,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兼法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Vilheim Leibnitz)已经说过,图书馆的价值只在于其内容以及读者对内容的利用,而不在于藏书的数量和珍藏的稀有程度。(p.84)

    因为是漫谈,所以在馆长的高瞻远嘱之外,还有各异其趣的普通馆员(小标题为本人所加):

造假
1990年代,由于旧金山图书馆新馆大楼没有足够空间来摆放书籍,市政当局决定从图书馆内撤出几十万册藏书,充当填土之用,凡长期无人借阅的书刊都以此种办法销毁。为了尽力挽救大量的书籍,图书馆的管理员表现出英勇精神,乘夜间偷偷进入书库,把虚假的出借日期印在即将清除的书本上。(p.67,出处:Nicholson, Baker, "The Author vs. the Library", The New Yorker, 14 Oct. 1996)

偷盗
在纳粹分子开始掠夺毁灭犹太图书之后,肖勒姆·阿莱汉姆图书馆(Sholem Aleichem Library)馆长决定尽力挽救这些图书。他和另一位馆员每天都从馆里偷偷带走一些书。两星期后这些书被移到一个秘密的阁楼里,直到二战结束后很久,才被历史学家波尔齐科夫斯基(Tuvia Borzykowski)发现。(p. 216)

无知
1930年穆齐尔(Robert Musil)描写一个勤恳的馆员在维也纳皇家图书馆工作,他熟悉这个巨大馆藏中每一本书的书名。“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熟悉这些书名的吗?”他对表示惊异的客人说:“我完全可以坦白告诉你,这是因为我一本书也没读过。”他又说:“每一个出色的图书馆员的秘诀就是,凡是委托他管理的书,一本也不要读,只记住书的名称和目录。只要钻进了书本,就会迷失方向,他就永远掌握不了图书馆的全貌了!”(p.232,出处:Robert Musil,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Berlin :Ernst Rowohlt, 1930)

疯狂
法国女作家柯莱特的朋友保罗·梅森(Paul Masson)有一次到她海边别墅来,从衣袋中取出钢笔,一小叠卡片和一块写字用的木板,称“我被派到国家图书馆编目部工作,现在我要编书目清单。”她感到奇怪:“你凭记忆编目吗?”他解释说:“……我知道国家图书馆缺少15世纪的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图书。我现在正在开出应当有人写的十分有趣的书名清单。……至少,这些书名可以给图书馆目录挣点面子……”。(p.257,出处:Collette, in Mes apprentissages. Paris : Ferenczi et fils, 1936)──此人后来自杀:站在莱因河边,鼻子里塞满浸透乙醚的棉花,失去知觉后倒在一英尺深的水中淹死。或许原就是图书馆中众多精神病患中的一员。

别样疯狂
1945年5月,当捷克爆发反纳粹起来,俄国军队开进布拉格的时候,作家纳博科夫的姐姐埃莲娜·西科丝卡雅(Elena Sikorskaja)正在图书馆工作,她知道德国军官准备逃走了,但他们借的图书尚未归还。她和一位同事决定把这些书要回来。她们穿行在俄军胜利前进的街道上去挽救图书。她后来写信告诉弟弟:“我们找到了德国飞行员的住处,借书的人冷静地把书还了。可是到那时候,主要马路止已经禁止通行了,到处都是德军架起的机关枪。”(p.294,出处:Vladimir Nabokov/Elena Sikorskaja, Nostalgia, letter of 9 October, 1945. Milano : Rosellina Archinto, 1989)

骑驴

哥伦比亚农村的驴背图书馆(p.209)。上图来自Flickr:BIBLIOBURRO
在YouTube找到的视频Biblioburro,很生动的农村流动图书馆(Biblioteca rural ambulante)活动:

还有Biblioburro 2,流动图书馆本部似乎徒有四壁。

夜晚的书斋 / (加拿大)阿尔贝托·曼古埃尔著;杨传纬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ISBN 978-7-208-07644-0
The Library at Night / Alberto Manguel. 2006

附目录:
前言
书斋──神话 [巴别塔、亚历山大图书馆]
书斋──秩序 [目录学与图书馆目录]
书斋──空间 [百科全书、数字化]
书斋──力量 [卡内基]
书斋──影子 [禁书、毁书](介绍:禁书:图书馆的影子,《文汇读书周报》2008-08-29)
书斋──形状 [建筑,米开朗基罗设计建造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图书馆]
书斋──机遇 [敦煌]
书斋──工作室 [作家、博尔赫斯]
书斋──心思 [阿比·瓦尔堡图书馆]
书斋──岛屿 [鲁宾逊、驴背图书馆]
书斋──幸存物 [纳粹、十字军]
书斋──遗忘 [屠格涅夫图书馆、伊拉克国家图书馆]
书斋──想像 [博尔赫斯、拉伯雷、圣诞老人图书馆、希特勒藏书]
书斋──品格 [彼特拉克、国家图书馆、帕尼奇]
书斋──家
结语

参见老槐也博客:走近《夜晚的书斋》(2008-09-04)
关于《阅读史》,参见:空袭过后的图书馆读者(2008-09-14)

空袭过后的图书馆读者

    某人要买《夜晚的书斋》,网购前查介绍,看到了同一作者所写《阅读史》,就一起买了来。
    作者乃一标准书虫,阅书无数,遂有书中信手拈来的故事。书中为数不少的图片,除了加深对作者博览群书的印象,却没有太多感觉,除了书尾这张照片:

    在露出天空的图书馆中,三读者无视屋顶、桌椅、书梯的废墟,专注于左右两排仍直立未倒书架上的图书,其镇定乃至悠闲,让人无语。图书馆对读者竟然有如此吸引力!
    书中说明文字(p.369):“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空袭后,西伦敦荷兰屋的图书馆严重受创,读者仍入其中浏览。”
    Flickr上找到两张,指此为著名的二战照片。标题均为:Holland House Library, London — September, 1940。其一即上图,并有大段说明与点评,可参考。

 

 

阅读史 /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吴昌杰译. 商务印书馆, 2002. ISBN 7-100-03446-9
译自:The history of reading / Alberto Manguel. Flamingo,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