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RDA 版)》出版

去年底《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RDA 版)》(DCRMR)曾公开征求意见,日前宣布已出版:

Announcement: Publication of DCRMR / Jessica Grzegorski & Elizabeth Hobart (DCRMR co-editors). 2022-2-8

这是DCRMR的首个版本(first iteration),仅包含针对图书的规定(book instructions),未来会添加包括图片在内的其他珍稀资料形式(formats)。尽管DCRMR已获准用于编目,但美国国会图书馆(LC)和合作编目项目(PCC)尚未实施新RDA工具包。因此,目前编目员无法用DCRMR为PCC编制记录。关于创建符合PCC的DCRMR记录的指南将在PCC采用RDA后(目前定在10月)的某个时间发布。

对于珍稀资料编目员,这自然是个好消息。尤其是DCRMR免费提供,无需付年费订购RDA工具包:

虽然是RDA版,DCRMR正文仍按ISBD大项组织,对编目员来说相当亲切:

  • 0 总则
  • 1 题名
  • 2 责任说明
  • 3 版本
  • 4 数学细节[地图内容细节]
  • 5 制作、出版、发行、生产
  • 6 物理描述
  • 7 连续出版物编号
  • 8 丛编
  • 9 附注
  • 10 标识符

参见:

《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RDA版)》评审邀请

在AACR2时代,美国的古籍编目使用《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DCRM)作为编目手册。AACR2升级到RDA已经十多年,RDA版的古籍编目手册终于问世了。日前《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RDA版)》(简称DCRMR)放出首次迭代版本

“DCRMR是与RDA元素集对齐的符合RDA的手册”——通俗地说,DCRMR为珍稀图书、手稿和特藏库中发现的各种格式的珍稀资料提供基于RDA的专门编目规则。目前仅包含来自DCRM(B) <https://rbms.info/dcrm/dcrmb/> 即珍稀图书编目的说明,最终将纳入所有特定资料类型(地图、图片、手稿、音乐和连续出版物)的DCRM手册 <https://rbms.info/dcrm/>。现文本有浏览器版和可下载的PDF版。邀请大家在2021.11.12-12.15期间提交评论、建议与其他反馈,在美国时间12.7-8还有两场Zoom直播公共论坛,可参与讨论及反馈,详见:

Invitation to review Descriptive Cataloging of Rare Materials (RDA Edition) (DCRMR) / Jessica Grzegorski (2021-11-12)

DCRMR: Descriptive Cataloging of Rare Materials (RDA Edition) 

作为DCRM的RDA版,DCRMR仍依ISBD八大项组织内容。根据手册的“Changes from DCRM(B)”部分,主要变化有:

  • 1、题名和责任说明分为两章。
  • 2、附注项中与特定元素有关的附注抽出归到各该元素章节(附注部分改称“补充附注”)
  • 3、ISBD标点信息从各章移到“0总则”之“0.2规定标点”。
  • 4、原总则中的主要/规定信息源合成到“0总则”之“0.1数据出处”。
  • 5、附录F“题名检索点”入题名。
  • 6、附录G“早期字母和符号”入“0总则”之“0.4转录”。
  • 另外,所有指令都映射到RDA元素。由于RDA元素比AACR2中的描述项粒度更细,因此导致DCRMR指令的呈现更精细。例如,在DCRM(B)中,本地附注仅限于一般附注(7B19.1)、出处(7B19.2)和装订(7B19.3)。在DCRMR中,关于单件的附注扩展为包括:保管历史、单件数量及其他。
  • 7、新增附录K“DCRM到DCRMR映射”,方便熟悉原手册者从原手册指令编号(数字字母组合,如4D2.1.)定位到DCRMR规定(纯数字,如5.23.31.1)。
  • 8、文本改用RDA术语,如“出版物”替换为“资源”或“载体表现”,“副本”更改为“单件”或“载体表现样例”;遵循通用性原则,如改“即”(i.e.)为“就是”(that is),但保留拉丁语借词“sic”(原文如此),因为它在珍稀资料社区中很常用。

作为一部实用手册,DCRMR仍有原RDA的几种“选项”形式(根据”i.01.4 Options“),可由编目机构自行确定有关选项应用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或让编目员自行决定是否使用选项、或将两者结合使用。这与新RDA一律称为“选项”不同。选项有3种表达方式:

  • 替代规则(Alternative rule)表示影响描述的所有或几个元素的替代处理,并且必须始终一致地使用。在 DCRMR 中,替代规则适用于原始标点符号的转录以及为单个印次(impression)、状态(?state)、装订变体(binding variant)或副本(copy)创建单独的记录。替代规则可在 0.4.31.4、0.4.72.4、3.22.33.2、3.22.35.4、3.24.32.2、3.24.32.3、5.33.35 中找到。
  • 可选(Optionally)引入对元素的替代处理。
  • 如果认为重要(If considered important)表示可以添加更多信息。因此,它表示对描述中或多或少深度的选择。这句话涵盖了一方面的最佳实践和另一方面的高度专业化实践之间的整个范围。

DCRMR简史可参见:古籍编目与《珍稀资料描述性编目(RDA 版)》(2021-8-28)

在图书馆看古籍做笔记的故事

最近在看学堂在线的MOOC《出土文物的新发现》,2019年清华大学暑假的系列讲座(17讲)。视频B站上也有(【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的新发现 2019秋),但没有每讲后面的作业——作业全部为选择题,没有难度,更像本讲内容概要,值得做一做,或者用于快速回顾本讲内容。

17位主讲人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有考古实际工作者、也有文物部门的官员,讲课风格差异极大。每讲时长约3小时,由于时间长,因而有时会有一些八卦故事调节气氛。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的第12讲“战国文字新材料”(PPT标题《谈新出土的古陶文资料》),就有一个与图书馆有关的故事,摘录如下:

第12讲 战国文字新材料 / (视频12.4,0’30”-1’55″)

孙文楷《木盫古陶文字》(稿本)藏于山东省图书馆。我硕士毕业后曾去该图书馆,看了一上午该书,作了不少笔记。古籍部的人说:你的笔记做得太全了,等于把书复印了,你要交钱。问交多少钱?1页50块钱。我当时工资一个月二百多吧。我说:这个书在山东,我不看也没有其他人来看了。你要钱我肯定是没钱的,我做的笔记本不要了,给你得了。后来他们也不好意思了,没跟我要钱,就让我走了,笔记本也还我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

查百度百科,徐在国教授硕士毕业于1992年。这是1990年代图书馆古籍部的故事。记得21世纪前十年,还曾有过几起引起轩然大波的看古籍事件,其中2005年的“苏图事件”也涉及不允许全抄。不知道国内现在是什么情况?

作为对比,境外图书馆则为馆藏被读者所用而自豪,常常扫描古籍等在网上免费开放,更愿意免费向出版社提供古籍底本用于出版(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很得益于此)。只能说是评价机制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