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ACRL)

说到图书馆的绩效评估,正好看到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理事会2011年10月批准的《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强调建立和测量产出(outcomes)的重要性,显示图书馆对所在机构(大学)的效用。该标准取代2004年的同名标准。
该标准的主要部分是“原则与绩效指标”,提出九个原则,可视为大学图书馆对于大学的价值与作用──机构效用、专业价值、教育职能、发现、馆藏、空间、管理、人员和对外关系。然后逐一定义各原则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仍比较抽象,为帮助用于实施评估,在附录1对部分指标做了产出举例,附录2则列举了进行同行间对比的一些基准参数

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 Approved by the ACRL Board of Directors. October 2011 (PDF下载)

———-导论———-
两种形式的[评估]模型:
基于产出评估的模型:原则──绩效指标──产出──评估──证据
循证模型:原则──绩效指标──证据
附录1提供产出样例,附录2提供参数,只是作为建议,并非需要完成的核对清单(检查表)。

ACRL定义产出为“图书馆用户因接触图书馆资源与项目而改变的方式”。因之产出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而绩效指标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由于产出以用户为中心,不完全受图书馆控制。无论如何,图书馆行动的产出或影响,决定图书馆必须如何判断其成功。产出及参数应当根据本校的使命、目标及评估实践定制。
产出可通过收集和分析定性或定量数据进行评估。例如,评估学生是否认为馆藏足以支持其教育需求,可以调查学生、获取定量数据,结果可以是一个参数,比如学生对馆藏支持其教育需求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可以采用焦点小组或访谈征求质量反馈。评估可以采用同行的参数基准,或追踪一段时间的图书馆绩效,如[馆藏]卷数与总学生数的比率是可以与同行比较的参数,在确定馆藏是否足以支持学生教育需求时考虑。选择参数如同选择产出,因学校、认定过程及各馆情况而异。参数的效力在于其解释与呈现。产出、评估、证据──均为持续改进循环的元素。

———-原则与绩效指标———-
– 原则
机构效用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图书馆定义、发展、测量对机构(学校)效用作出贡献的产出,并用测评结果做持续的改进
专业价值 Professional Values:图书馆在知识自由、知识产权和价值、用户隐私与保密、协作、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面,发挥其专业价值
教育职能 Educational Role:图书馆参与学校的教育使命,发展与支持信息素养学习者,使其能为学术成功、研究与终身学习而有效地发现、获取和使用信息
发现 Discovery:图书馆通过有效地利用技术和组织知识,让用户能够发现各类信息
馆藏 Collections:图书馆提供访问在质量、深度、多样、格式与通用上充分的馆藏,支持学校的研究与教学使命
空间 Space:图书馆是智力公共空间(commons),用户在物理和虚拟环境中交换思想,扩展学习,方便创建新知识
管理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图书馆进行持续的规划与评估,通报资源分配,有效地满足其使命
人员 Personnel:图书馆提供数量与质量充足的人员,确保在持续变化环境中出色并成功运作
对外关系 External Relations:图书馆通过多重策略参与校内及更大社区,以倡导、教育并推广其价值

———-《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目录———-
5 Introduction
9 Principle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15 Appendices
15 Appendix 1: Sample Outcomes 产出样例
22 Appendix 2: Benchmarking and Peer Comparison 基准和同行比较(参数metrics)
26 Appendix 3: Sources Consulted
28 Appendix 4: History of the Standards
29 Appendix 5: Members of the 2011 ACRL 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ask Force

2012,NISO发布的标准与实践

12月的NISO Newsline总结一年来NISO发布的标准与实践,可了解美国图书馆界的最新标准与关注点。“最佳实践”、“推荐实践”这类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我们这里鲜见。
NISO Newsline. December 2012
出版:
电子资源管理数据标准与最佳实践白皮书
修订推荐实践:
美国图书馆RFID
(参见:美国图书馆RFID新标准,2012-8-25)
共享电子资源理解
新推荐实践:
图书馆资源物理传递
COUNTER-SUSHI实施文档
修订标准:
NISO流通交换协议
出版新标准:
期刊论文标签
用于适应性XML发布规范的创作和交换框架
进行中项目:
推荐实践:专著的需求驱动采购
正式标准化过程中:3M标准交换协议
修订推荐实践:NISO/ALPSP期刊论文版本
NISO/ALPSP Journal Article Versions
梅隆基金资助:标准化书目信息交换的未来路标
2013年初计划:
出版两个推荐实践(目前处于最终完成阶段)
电子期刊的呈现与识别
另:2013年教育日程(会议计划)

多为网络、虚拟会议,除了7月,每个月开1-3个不等。不知道NISO是个规模多大的机构?

4月24日有一个和DCMI合开的RDA会议,正对应RDA全面实施:
布署RDA编目,及其表达为关联数据
主讲者是两个英国人:Alan Danskin和Gordon Dunsire。会议注册费不菲。

NISO得到梅隆基金资助,评估新书目框架现状及未来需求

LC的书目框架转换行动,原说9月会有可供讨论的初步报告面世,至今没有音讯。
一年前,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NISO)常务理事Todd Carpenter就有NISO主导取代MARC新标准制订之意,如今LC行动迟迟没有结果,或许更是显示NISO作用的时候──上月NISO得到梅隆基金近5万美元资助,用于评估新书目框架现状及未来需求。NISO设想的也是关联数据。

消息发布在11月号的NISO Newsline上:
NISO Receives Mellon Foundation Grant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Needs of a New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NISO得到安德鲁·梅隆基金48516美元资助,研究确定图书馆、高等教育和非营利网络信息界的需求,确保在一个不断网络化、关联数据环境中,能够使用和交换书目数据。资金将用于在美国举办一个面对面会议和四个全球网络会议,以及网络会议期间的工作组活动。会议将协调包括图书馆、技术人员、图书馆系统供应者及其他国际标准开发组织在内的主要群体的需求。”
“本计划的目标是吸引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来自图书馆、系统供应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以及非传统书目信息用户──就基于关联数据的新书目框架所需的活动,发展出社区线路图的共识,识别标准开发所需的交换点,记录应当做功能性测试的区域,以给所有关联数据书目交换的参与者提供反馈。”

Todd Carpenter在卷首语中做了长篇评论(一直觉得Carpenter的卷首语可媲美《数字图书馆论坛》张主编):
NISO and the Future of Bib Exchange
在回顾了书目交换的历史、现状及NISO的作用后,介绍本资助项目:
“为集合这些跨界社区,推进走向新书目信息交换方式,NISO向安德鲁·梅隆基金提出一个项目设想,帮助方便这一问题的跨机构协作。……上月批准实施这项工作。本计划目标是组织一个跨不同兴趣社区及批评机构的组织。拨款将支持一次现场会议及一系列网络会议,讨论帮助在共享目标及达成这些目标的道路上取得共识。项目最终结果是一个报告,关注必需的发展共识的领域,将提出应该做的功能性测试点,可以向所有关联书目数据交换的参与者提供反馈。
他的结语:
“这是整个书目交换转换中的一小步;我们社区更大的项目是野心勃勃的。NISO对这一发展的时间表、兴趣和复杂性及对每个受影响机构的潜在分歧很清醒。反思这一计划的重要性,我认为关键的是对目标、需求及尽可能多的受影响参与者的期望的买进──包括以前不曾参与图书馆数据的新参与者,如语义网开发者,可以关联图书馆数据到更大的Web环境。协调、协作和共识对成功的结果至关重要。幸运的是,这些正是NISO在行动中设置的立场。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单独推进任何具体方案,不管其在社区中的地位如何。我们希望从一开始就取得尽可能多的一致,推进前进过程中可以继续协作的共同方向。” [既是说自己,也是说LC吧]
最后,发英雄贴:“随着项目落地,接下来二个月中,NISO将与社区接触。如果你的机构对参与感兴趣,请联系NISO办公室。未来数周我们将提供更多项目信息。”

via NISO Newsline, November 2012
参见:NISO有意主导取代MARC新标准制订?(2011年11月6日)

[update 2014-2-13] 最新进展:NISO报告:通过新交换环境绘制航线:NISO书目路标行动
Charting a Course through a New Exchange Environment: The Niso Bibliograpic Roadmap Initiative / Todd Carpenter
ISQ:Information Standards Quarterly (Winter 2013, Vol.25 issue 4) 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