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C2008/2009年度报告数据解读

    OCLC2008/2009年度报告发布(62页PDF),时间段应该是2008/7-2009/6。有些数据以前也听说或知道些,比如WorldCat的中文数据已经超过日文,位居第5(国图的加入巩固了这个地位);香港大学原编数量第一,本年度增加82,585条(真不知道该馆有多少编目员)。有些数据则是第一次感受到。

    OCLC参与馆已达72,035家,比上年度又增加了二千多家。原来印象中不过二三万,没想到有这么多,巨无霸,无人能比。

    印刷目录卡片订购量160万张,虽然比上年度的180万张有所减少,仍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数字。不知道发行到哪些地区,能够消费得起OCLC服务的,也不至于太穷,只能说明世界上还有不少图书馆仍在使用目录卡片,难怪LibraryThing的图书馆编目快闪族在美国还有市场,做了一次又一次。

    处理的馆际互借数量1.03千万,比上年度略增。可见电子资源虽然飞速发展,对实体文献的需求仍很旺盛

    QuestionPoint的数字看不太懂。使用图书馆2200家,不增不减,但国家从23个增加到了28个。自2002年6月(服务开通)以来的提问数,上年度总计360万,本年度460万,计算结果是增加100万,但本年度提问只有43万多(比上年的近60万减了不少),还有57万?想着是不是大家都去用meebo做在线咨询而弃用QP了,但聊天次数却有56.7万,比上年度的48.8万增加不少。做一下除法,上年度每次聊天问1.15个问题,本年度问0.76个问题──不咨询问题,难道真用QP聊天?

    本年度批载入数据达2.418亿,上年度也有2.121亿,再之前是1.397亿(首次过亿),OCLC攻城掠地的速度真是惊人。本年度批载入书目数据超过百万的有56个机构,第1位是近4250万条记录的GBV(应该是德国最大的图书馆联合目录吧,它的Z39.50服务器是套录德国数据的最佳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224万居第26位。
    除了新西兰、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图书馆,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那些著名大学:康奈尔、哈佛、加州多个分校、密歇根、斯坦福、剑桥、宾州、麦吉尔、芝加哥等。这些馆应该早就是OCLC的贡献成员馆,此举意味着他们把所有馆藏全都交到了WorldCat,接下来使用OCLC的WorldCat Local升级版──Web级管理服务也就水到渠成了。云计算集成管理系统真的要从小型图书馆走向大型图书馆了

    自2005年WorldCat.org上线以来,为WC带来流量的前10个网站中有2个来自中国,分别是第9位的百度(28.44万)和第10位的读书(23.75)。自己很少读书,以前不知道有读书网,惭愧!

    最后部分是财务数据,看不懂。似乎本年度OCLC在不少方面都亏了钱,而以前基本都是赚的
    除了数据,报告中还有更多OCLC产品介绍,就不一一提及了。或许不久之后,OCLC北京代表处就会有中译本提供。

Via ResourceShelf: OCLC Publishes 2008-2009 Annual Report (December 9th, 2009)

[update] 刚看到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 II,从另一个角度介绍这个报告:OCLC 08-09年度报告


关于OCLC的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参见:
网络级编目/Web范围编目 (2008-01-31)
OCLC的云计算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2009-04-27)

另参见:图书馆编目快闪族 (2009-03-09)

数字时代大学生如何搜寻信息

    信息素养项目进展报告《数字时代大学生如何搜寻信息》(Project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ess Report: “Lessons Learned: How College Students Seek 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 by Alison J. Head and Michael B. Eisenberg. INFORMATION SCHOO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cember 1, 2009. 42p)(PDF 3MB)。这个由Proquest资助的研究项目,在2009年4-5月间,对美国三所四年制大学(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三所二年制学院共27,66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2,318份,平均回收率在8%。报告提供了统计数据、图表及分析,与信息搜寻相关的主要发现是:
2、对课程相关研究作业,几乎所有学生都首选教参而非Google;日常生活研究中,则以Google和维基百科为首选。
3、馆员未被学生充分利用。在做课程相关研究作业时,80%的学生极少向馆员寻求帮助
4、从事课程相关研究时,90%学生向图书馆寻求某种联机学术研究数据库(如EBSCO,JSTor或ProQuest),评价这些资源内容可信、信息有深度,能够满足教员的期望。
5、尽管最初是馆员在新生培训时告知学生使用联机学术研究数据库,在调查后的访谈中,学生表示,随着其进入高年级,他们以教员作为有价值的研究指导者。

    这是报告中的一个统计图(图8:需要进行课程相关研究时所用资源(p.17))

    看此图有二个感想:
一、图书馆员排在倒数第二,不应该觉得失落,这反映了大学生本身具备了相当的信息素养。如果碰上可以用Google搞定的问题、可以查数据库找到的资料,可以通过OPAC查询然后到书架上找到的书,都要跑去咨询馆员,只能说明图书馆在读者培训上的失败。
二、教参第一,Google仅排第二,反映中美教学方式的根本差异。中国的大学教学仍然是满堂灌,很少要求看课外读物,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图书馆就是一自修室,空调开没开比有没有书更重要。我们也做教学参考书,但图书馆一头热,教师应者了了,教参书也没有供不应求,有必要规定较短的借期。

    图书馆服务做得如何,常常会有定量指标。如前所述,解答读者咨询量并非合适的指标,它只是一个工作量指标,但不是评价工作效果的指标。我总希望什么都让读者知道得明明白白,物理标示明确、或者有明确的规定可查,来提问的越少越好──如果读者经常为小事“烦”你,其实他比你更烦。其实读者很讨厌态度超好,却又解决不了问题的馆员。
    报告中一位学生的面谈记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种我“喜欢”的读者(p.21):
    “一般而言,没必要与馆员交谈──如果图书馆布置合理,你可以联机搜索资料,一旦发现,你可以预约后去取。或者如果你知道物理位置,你可以自己直接去拿。当这些途径都失败,我会去骚扰馆员。否则,有可用资源,为什么要占用他人的时间。”

    对同样的数据,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从报告结论看,作者的解读显然和我不同,大概因为我不是参考馆员,也不喜欢读者老是来“骚扰”──最理想的状态是解决常见问题,次之是准备好解答资料,尽可能降低被骚扰概率,即使被“骚扰”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问题解决掉。最讨厌不过的就是被一遍遍地问同样的问题,然后一遍遍地重复同样的回答!

Via Free Range Librarian by K.G. Schneide: Must-read Project Information Literacy Report (December 1, 2009)

创建目录:网络世界中的书目记录──RIN报告

    
英国研究信息网(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RIN)报告《创建目录:网络世界中的书目记录》(2009年6月)。RIN由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及国家图书馆建立。

说明:译自Creating catalogues: bibliographic records in a networked world

    Web 2.0环境为创新使用免费提供的数据集提供了机会,至少在英国,政府有越来越多的兴趣,让公营机构创建的信息,能够更广泛地提供再利用,以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并改善公共服务。

    这一发展使得创建和使用传统书目数据产生了一个复杂的情景:

  • 2008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发表了报告“记录在案”,指出编目活动必须在所有图书馆间更广泛和公平地分享,并遵循此一意见,宣布于今年1月,在美国和加拿大图书馆调查创建和分发书目数据。
  • 同样在今年,LibLime宣布了一项基于Web的开放源码的编目工具biblios.net,并建议用它编目的记录将进入“世界上最大的免费授权图书馆记录数据库”。
  • 然而,最近OCLC宣布其书目记录再利用新政策,和随后这项政策的撤回,就是一个例子,说明目前涉及目录数据管理和最佳利用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并不奇怪,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现在也对此环境有兴趣,并计划调查“图书馆目录记录的共享和再利用:网络环境中法律问题指导”。

    在此背景下,研究信息网(RIN)报告《创建目录:网络化世界中的书目记录》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概述,针对印刷和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和期刊文章的书目记录生产的整个过程。本报告追踪这些数据从出版者经过一系列中介机构到达最终用户的过程。要使这些数据可更自由地获取是有压力的,这一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在创建、增加、使用或再利用书目数据时,有自己的动机和商业模式,所有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

    我们发现,如果图书馆以及供应链中的其他机构,能够更多地在网络层面运作,将有很大的好处,但要在这个方向作出重大行动,有相当大的障碍。

    在使书目数据可更自由地再利用和创新,或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努力方面,《创建目录》不试图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澄清的关键问题,并引起对可能的前进方向的讨论。《创建目录》提供了许多重要建议,RIN将与高校图书馆界和供应链上的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一起,认识和了解本报告所提出的问题、移到新模式所能实现的利益,以及如何克服障碍以实现这些目标。

    本报告和补充文件可下载如下。如果您想要报告印刷品,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atherine.gray@rin.ac.uk

报告补充文件PDF:http://www.rin.ac.uk/files/Creating_catalogues_NOTES_June09.pdf (32页,3.98MB)
研究方法(确认利益相关人,通过调查与访谈获取证据,由专家小组评审报告)
主要利益相关人(创建书目数据的公共机构、书目数据创建者-出版社、商业数据创建者、图书馆供应商、编目系统/本地图书馆管理系统、集成与书目共同体、电子书记录提供者、连续出版物记录、期刊文章、文摘索引服务、目次数据、机构资源、书目及相关数据标准组织、相关博客)
调查概述(图书馆、中间机构、出版社)
调查问卷(研究图书馆、出版社、中间机构调查回复样本)

摘要PDF:http://www.rin.ac.uk/files/Creating_catalogues_BRIEFING_June09.pdf (2页,
961.62KB)
5个结论与建议(协同工作以找出解决之道、共享目录的益处、电子图书的高质量记录、电子出版物每一版本有独特的ISBN、文章级元数据新标准)


报告正文PDF:http://www.rin.ac.uk/files/Creating_catalogues_REPORT_June09.pdf (48页,2.63MB)

via Lorcan Dempsey’s weblog:Libraries and catalogues: systemic attention (June 5, 2009)

PS:以上正文部分借助谷歌翻译辅助系统翻译──逐句对照,太受拘束了,一点没有写博文的畅快感。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