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奖看国外流行的开源软件

    这两天,国外图林博客最热闹的新闻,大概就是WPOpac于12月4日获得了梅隆信息协作奖(2006 MATC,Mellon Awards for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Casey Bisson分别在自己的博客Maison Bisson (Woot! Woot!)与WPopac blog(Now It’s Really Official)上报料,接下来就是其他blogger的庆贺了。澳州的librariesinteract.info上的报道“Could this blog be your next OPAC?”比较详细,值得一看。[2006-12-10更新:K.G. Schneider(Free Range Librarian在ALA TechSource上发表“Unsucking the OPAC: One Man’s Noble Efforts”,对Casey Bisson获奖给予很高评价,看看这句:“It is doubly exciting to see library software receive that kind of honor. Does your ILS deserve kudos from Tim Berners-Lee?”]

    由此去了解MATC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奖。经查,这是著名的安德鲁·梅隆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所属六大核心项目之一信息技术研究(RIT,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首次颁发的年度奖项,奖励在高等教育及非赢利活动中协作开发开源软件工具的领先者。从颁奖公告(MATC 2006 Winners Announced)看,MATC奖委员会成员均是现今IT界的头面人物,万维网发明人Timothy Berners-Lee还亲自授奖。
    本次奖金总额65万,在MATC奖委员会提名的200多个项目中,有十项获奖。前三项奖金10万美金,后七项奖金5万美金:

Internet Archive因开源工具Heritrix Web Crawler (http://crawler.archive.org)获奖。Heritrix Web Crawler用于大规模互联网学术内容档案的网页抓取。

华盛顿大学因十数年来致力开发开源电子邮件工具获奖:IMAP邮件服务器(http://www.washington.edu/imap)和PINE邮件客户端(http://www.washington.edu/pine)。

Humboldt州立大学(加州)因支持开发的Moodle课程管理系统(http://moodle.org)获奖。

Rensselaer理工大学因Bedework事件日历服务器(http://www.bedework.org)而获奖。RPI重写了Bedework,使之得到了新的协作与开放社区的支持。

英国的开放大学也因Moodle课程管理系统而获奖,开放大学在Moodle及其社区中投入数千小时的编程工作,成为Moodle社区的领导者。

西班牙Lleida大学因Sakai课程管理系统(http://www.sakaiproject.org)而获奖,将Lleida大学将Sakai用于加泰罗尼亚语,为Sakai的国际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也因Sakai课程管理系统而获奖。维州理工为Sakai提供质量保证,并创新地在计算课程中将Moodle和Sakai作为编程项目。

耶鲁大学因开发中心认证服务(CAS, 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http://www.ja‐sig.org/products/cas)而获奖。数百大学校园因之提供用户的单点登录认证服务。

Plymouth州立大学因开发WPOPAC联机公共访问目录(http://wpopac.blogs.plymouth.edu)而获奖。WPOPAC把每条书目记录转为一个博客页面,使任何图书馆都能使其OPAC互动,用户可以发布评论。WPOPAC适合于任何规模的图书馆,用户因之能与图书馆及其提供的文献有更深入的交互。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因开发公共知识项目(PKP, Public Knowledge Project) (http://pkp.sfu.ca)而获奖。PKP提供多种开源工具,支持开放的学术交流。具有在发展中国家创建虚拟学术与出版物的潜能。

    获奖单位都计划用所获奖金继续这些开源工具的开发,如开放大学打算开发一个离线版Moodle,维州大学打算为Sakai开发一个实验室笔记工具,等等。

    总结一下获奖说明,开源软件的最初开发固然必不可少,但应用与社区的维护,也是重要的方面。
    在RIT主页,还可以看到他们资助的各种开源项目。大名鼎鼎的DSpace和Fedora现由基金的另一核心项目“学术交流”(Scholarly Communications)资助。

绿宝石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Greenstone)

    绿宝石数字图书馆软件是建立与分发数字图书馆馆藏的软件套件,它提供在互联网或CD-ROM上组织与出版信息的新途径。“绿宝石”由Waikato大学的新西兰数字图书馆项目制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人类信息非政府组织(Human Info NGO)合作开发与发行。它是在GNU通用公共许可条款下发布的开源多语种软件。
     前不久有人在IFLA的数字图书馆邮件组(DIGLIB)中征求使用绿宝石软件创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在2006年4月5月的邮件组存档中可以看到十多个回复。从回复信息来看,绿宝石似乎特别适合进行数字图书馆教学,当然具体应用的实例还是比较多的。总体评价可以归结为“界面直观,使用基本模板就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起数字图书馆,但如果要修改外观与行为则比较麻烦”。
    重要参考资源除绿宝石本身的网站(http://www.greenstone.org)外,还有绿宝石的两位开发者Ian H. Witten和David Bainbridge所撰图书“How to Build a Digital Library”。两位开发者在《图书馆高技术》开源软件特辑(Library Hi Tech, v.23(2005),no.4:pp541-560)上的专文“Creating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with Greenstone”,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UNESCO作为合作方,一直推动绿宝石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最新信息是2006年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数字图书馆教育”特别培训,由开发者David Bainbridge和David M. Nichols博士主讲,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各种文献的收集及通过CD-ROM或网络链接等形式发布的方法、图片与声音文件、MARC格式与书目数据、多媒体数字图书馆、开放标准与交互处理等多个角度,介绍Greenstone软件的使用方法。

    国内情况,北京大学图书馆早在1998年就与新西兰数字图书馆合作,利用绿宝石系统进行了拓片项目和学位论文文摘及索引项目的建设。清华大学图书馆郑晓惠在2004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对Greenstone有过介绍(见“开放源代码内容管理系统Fedora”PPT)。年心在2005年5月18日也介绍了“Greenstone数图开源软件”,从一问的评论看,他也试用过。
    清华大学图书馆张首红和姜爱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开源软件的比较分析”《图书馆杂志》2006第1期(总第25卷第177期)大概是对绿宝石最全面的分析论文了,值得一读:“本文对三种国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开源软件(Fedora、DSpace、Greenstone)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以期深入理解和领悟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的设计理念,为国内从事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同行提供参考。”从文中所作比较看,绿宝石各方面都不错,但“将所有的文档都转换成Greenstone特有的存档格式存入收藏中”???
    或者可以大材小用,专做CD-ROM,为个人建文集?

 

《共享智慧――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解析》笔记

共享智慧――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解析 / 张平, 马骁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软件分类(p6-12):

  • 美国软件出版商协会(SPA):商业软件、自由软件、试用软件、公有软件
  • 美国自由软件基金会(FSF):专有软件、Copyleft软件、非Copyleft自由软件、试用软件、公有软件等

商业软件Business Software/专有软件proprietary Software   

  • 含试用软件Shareware(国内也译成“共享软件”)

公有软件Public Domain Software
    著作权中的经济权利有效期已经届满,以及权利人由于不准备使之商品化而已经明确声明放弃著作权的软件。

  • 与开源软件对比
    开源软件的著作权仍然由权利人享有,受著作权法保护;
    公有软件除人身权外,再无其他著作权。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
    1984年,Richard Stallman以自由软件基金会(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主席的身份,启动“自由软件联盟计划”(GUN Project)。自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自由运用该软件,无论是什么目的,这也是最基础的自由。
2、可以自由学习该程序怎样工作,并使之适应被许可人的需求,其前提是可以自由读取源代码。
3、可以自由重新分发复制品以便帮助被许可人的邻友。
4、可以自由改善该程序,并发布给公众,让整个社会得利,前提是可以自由读取源代码。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Eric S. Raymond的“Goodbye, &aposfree software&apos, Hello, &aposopen software&apos
    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用“开源软件”的提法取代“自由软件”

对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相互关系的不同认识

1、理想与现实:如果说“自由软件”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自由的意志,一种强烈脱离世俗的人文力量,那么“开源软件”则具备了前者所没有的一种“入世”的精神,一种与商业世界融合并从中汲取力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1997年Eric S. Raymond写了一篇名为《教堂与集市》(Cathedral and the Bazaar)的短文,与Stallman强调自由软件道义方面的初衷不同的是,Raymond只是相信共享源代码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他说:“我认为知识产权是合理的,我是个自由论者,我喜欢市场。但是现在人们采用的保密方法对工程和商业已经产生了很坏的影响。”(p86)
2、定义视角:“开源软件”的定义是从技术层面上讲,而“自由软件”则是从被许可的权利层面上讲。
3、许可证对权利义务的规定:开源软件许可证中,对被许可人权利限制比较严的许可证是自由软件许可证。

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p14-18)
    1998年,Bruce Perens和Eric S. Raymond等人发起设立“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组织”(Open Source Initiative Association, OSIA),目的是尽可能统一开源软件的认证标准。OSIA从软件许可入手,结合证明商标(OSI Certified)的使用,成为开源软件认定、发布的权威组织。

开源软件定义(Open Source Definition, Version 1.9)

1. Free Redistribution(发布的自由)
2. Source Code(对源代码的要求)
3. Derived Works(演绎作品)
4. Integrity ofThe Author&aposs Source Code(保持源代码的完整性)
5. 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rsons or Groups(不得歧视任何个人或团体)
6. 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ields of Endeavor(不得歧视任何应用领域)
7. Distribution of License(许可证的发布)
8. License Must Not Be Specific to a Product(不得限制许可协议专属于某一个软件)
9. License Must Not Restrict Other Software(许可证不能影响其他软件)
10. License Must Be Technology-Neutral(许可证应保持技术中立性)

OSIA发布的开源软件许可证(The ApprovedLicenses)
    目前(2006/3/26)共58种,包括OCLC Research Public License 2.0

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共同点(p45)

1、承认版权;
2、发布的义务――将获得的源代码再发布;
3、对发布的源代码的要求――须保证源代码的完整和可以被获得;
4、允许修改――可以根据获得的源代码产生演绎作品;
5、没有担保

开源软件许可证的不同点

是否允许同其他非开源软件代码混合
是否允许同基于其他许可协议的开源软件混合
是否必须公开修改后的程序
是否明确了专利许可授权
是否明确了专利侵权诉讼导致许可证协议终止
是否明确允许与函数库连接
是否只能按本许可证发布源代码(传染性)
是否允许多重许可
是否对应用接口作出规定
是否对商标作出规定
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新的许可证版本
是否明确规定诉讼管辖地及准据法

开源软件与传统商业软件的成本分析(p155-156)

  • 费用成本
      开源软件:前期培训费用+定制服务费用+后期维修费用+升级费用
      商业软件:购买价格+升级费用
  • 安全性成本:开源软件相对安全
  • 兼容性成本:开源软件配套产品不足
  • 其他成本


参见维基百科

Open Source Software
开放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