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插件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

    去年末Google宣布与五大图书馆合作数字化图书时,我曾引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执行总裁Duane Webster的话:”人们很急切想知道研究人员,学者和市民是否能被逐渐引导到使用免费公共资源还是宁愿向出版商掏钱买书”。并认为,”如果读者宁愿选择花钱让网上书店送书到家,而不是费一番周折免费到图书馆借书,那么,这就不是图书数字化的问题了,而是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了。”
    昨天看到一则报道,Harris County Public Library Creates Toolbar for Online Customers,美国休斯顿的哈里斯县公共图书馆已经行动起来,吸引网络用户在上网时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方法是免费提供一个插件,安装成网络浏览器的一个工具条,有IE和Firefox二种版本。安装后浏览器显示如下:


    用户在上网时看到图书或电影时,可使用该工具条查找图书馆目录并预约,随后用户可以到邻近的分馆去取。该工具条还有一些链接,可用于续借、阅读与撰写书评、看本馆流行新书与DVD一览表、搜索Google与亚马逊等。据称提供这种插件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中是首家。去年底,俄亥俄州的Toledo大学已经推出了适用于Mozilla/Firefox浏览器的检索OPAC插件,可用于Innovative公司的Millenium或 INNOPAC系统 。
    哈里斯县公共图书馆有26个分馆,去年流通量为8百多万册。这个数字至少在我看来是相当惊人的――2002年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年外借量为2亿,折合下来每馆仅区区数万。用我们的话说,”成绩的取得”,想来应该与他们想尽办法吸引读者有莫大关系。

 

Google桌面工具条的定制搜索

      那天安装完Google的桌面工具条,看了一下功能。原来除了可以在浏览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直接用Google搜索外,还可以自己定制常用搜索网站――也就是说,同样可以在浏览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直接搜索某个网站。
      看了一下软件中的定制例子,很快找到了平时用得最多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站,将检索的URL复制下,检索词用{1}代替,如下:
http://www.britannica.com/search?query={1}&ct=&go_button.x=16&go_button.y=8
增加进定制搜索中,并加上快捷键(比如Ctrl+B)。
    现在,我想查某人(国籍、身份)、某地等等时,只要在桌面的工具栏中输入检索词,再按Ctrl+b,不一会儿,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列表就出现了。
    只是这种定制是有条件的。对于如国会图书馆规范库之类每次检索给不同进程号(session id)的网站,不能如法炮制。遗憾!

GOOGLE的服务与工具

    一直用Google搜索,已经不记得在Google之前用常用的搜索引擎都是些什么了。只记得在前Google时代,曾经热衷于搜索引擎比较分析文章,想通过不同搜索引擎的独特功能帮助自己检索。而用了Google后,似乎只用关键词检索,只偶而加上站内搜索,搜索技巧大大退化――实在是不用什么功能,检索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那日在Bujai的搜索精彩上看到漂亮的Google服务与工具图标,不由得爱屋及乌。于是马上选择Google in English,花了几天时间将Google网站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当然先找到那些图标的出处Google more, more, more,对那些服务/工具逐个地钻研了一番。浏览下来,选择了以下几个服务/工具:
    快讯试用版Google Alerts (BETA):就感兴趣的几个主题(关键词)订购了快讯(现在中文也有了)。
    桌面工具条Google Deskbar:下载、安装后,在浏览器没有打开、或者不在Google搜索页面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Google搜索了。
    Translate Tools(LanguageTools):中文界面的”语言工具”中,恰恰没有Translate。可以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翻译,也可以输入网页URL做整页翻译。有德、西、法、意、葡与英对译及德、法对译,一站式,速度还可以,对做小语种编目可是大为方便。当然翻译水平就不能太苛求了,能大致猜出是什么就可以了。
    Google Glossary(又称Definition):可以查找词(组)的定义。分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概念、新名词,现有辞典(包括网上辞典)也找不到相应的条目。用define搜索,就可轻松搞定。可惜现在仍不支持中文。
    还发现了很可爱的Google的节日徽标,原来只偶尔在节日搜索Google时才得一见的,到这里就一网打尽了。试着贴一个猴年春节时的徽标:

update: Google中文界面语言工具已有翻译功能,见”Google试用CJK翻译功能“(200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