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ibrary 2.0 塑造图书馆员2.0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是最早参与Google大规模数字化图书的五家图书馆之一。近日他们开始举办一个名为MLibrary 2.0的论坛系列,面向图书馆员工,口号是:创新、共享、网络(Create. Share. Network.)。内容涉及图书馆2.0、社会网络及搜索未来,“目的在于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使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开始把MLibrary 2.0概念结合进我们的服务”
    系列活动从6月8日开始,将持续到8月21日。活动安排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是常见的演讲与研讨(Events & Workshops),另一方面则是所有人参与的项目(Projects)及共享。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塑造图书馆员2.0的训练营。

    演讲(Speaker Sessions)共二场,每次半天
第一场(June 8, 2007)
专题:MLibrary 2.0: The Future is Now
Kristin Antelman: Next Generation Catalogs
Peter Morville: Ambient Findability: Libraries, Librarian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Jessamyn West: 2.0 in 20 – A Crash Course in Library 2.0 Culture (notes & slides)

第二场(July 31, 2007)
专题:Gaming & Social Networking, A New Direction for Libraries
游戏与社会网络:图书馆新方向

(四位演讲人)

    研讨(Workshop Sessions)的目的是提供学习特定工具与资源的机会。每次研讨会,使用相应的技术完成两件快速任务,并把结果发到会议博客上。基本上与要求所有人参与的“项目”对应,似乎每次就花一小时(noon-1),利用午休时间?
June 14, 2007: Blogs & RSS
June 21, 2007: Social Tagging: What is it and what does it have to do with the library?
June 28, 2007: Do you Social Network?
July 12, 2007: Next Generation OPACs
July 19, 2007: Podcasting & YouTube
July 26, 2007: LibX & Zotero: Firefox Extensions for Librarians and Library Patrons

    与国内会议特别不同的是参与性活动“项目”。作为论坛的一个部分,鼓励所有员工实验Web 2.0技术,并与他人共享其理念与项目。在活动结束的8月21日,有一小时的项目演示(Project Showcase)。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13件事”。不管是否参加研讨会,只要在8月17日前完成所有13件事,都会被“项目共享”活动认可,并得到一个证书。
    在“13件事”部分,对每件事要做些什么,有详细的指示。主题如下:

Blog & RSS
1、创建一个博客
2、使用RSS阅读器

Social Tagging
3、创建美味书签帐号
4、创建Flickr帐号

Social Networking
5、创建Facebook帐号
6、如何用Facebook做参考咨询

Next Generation OPACs
7、玩一个新一代OPAC
8、检索至少三个新一代OPAC,写一篇体验博文,比较其功能、能力及界面的可用性,提出你想在本馆OPAC (Mirlyn)中看到的优选功能 [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所以全译了]

Podcasting & YouTube
9、订阅3个播客
10、创建一个YouTube帐号

Firefox Extensions
11、在Firefox浏览器上安装LibX和Zotero
12、使用LibX找书/文章,使用Zotero将它保存到你的个人图书馆

Wrap-up
13、在博客中反映你的 Web/Library 2.0 体验以及你之所学。在13件事之后,继续你的博客,写出你的图书馆思考。

    论坛网站非常2.0,首页右上角链接有Flickr、Facebook、美味书签(员工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会不断地增加标签);还有MLibrary 2.0的论坛博客(MLibrary 2.0 – 13 Things,首贴May 17, 2007,员工会在上面发论坛活动贴)和“13件事”。首页下部是MLibrary 2.0的美味书签云图,也就是其最精彩的部分——左栏链接的资源(Resources)的标签云,正在写Lib2.0书的诸位,以及想写文章的诸位,可以从这里挖掘些宝藏。

via: librarian.net: Mlibrary 2.0 (beta!) – Ann Arbor quickie trip
博主正是首次演讲者之一Jessamyn West

小试Windows Vista:速度奇慢、听力不错

数图研讨班要求带手提电脑上课,向馆里借来一台新机器,用的是Vista操作系统。除了机器自带的,什么软件都没装过。在学校里下载、安装了解压缩软件和五笔输入法。
晚上回家装绿宝石,几度出错才装成。装完后一运行,Greenstone Editor for Metadata Sets 和 Greenstone Librarian Interface 都不能用。看来说明用于32位的Windows环境,就只能用于32位了。
只好放弃,准备换用朋友的电脑去上课。

Vista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速度奇慢无比。所用电脑为SONY VAIO,Intel酷睿单核1.2GHz,内存1GB,无论开机还是关机,都够等。安装绿宝石及相关软件折腾数次,关机时告诉我有14个更新,不要切断电源。看着数十秒完成一个更新,终于不耐烦,出去溜了一圈。再次启动花了七分多。
决定看看在什么都不做的状态下关机后,启动所需时间。用秒表测试结果如下:
30" 出现有微软名称的进程表(黑屏)
1'10" 出现鼠标等候标志(黑屏)
2'25" 音乐声起……请稍候……欢迎(蓝色)
3'10" 声音
3'20" 桌面出现
3'30" 可做各种操作
5'40" 侧栏出现,启动全部完成

一向对更新操作系统不热心,因为操作系统每上一个台阶,就意味着需要对硬件进行不小的升级。有网络,操作系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家里的主要机器Win98用到去年年底(直到现在还有一台在用),只偶而碰到软件需要Win2000/XP,那就不用罢了。
估计自己在若干年内是不会用Vista的,就利用此次机会随便看看。似乎变化不大,控制面板中“添加/删除软件”变成了“程序和功能”,原来桌面右键的“属性”变成了控制面板中的“个性化”。变化较大的是语音方面:朗读的“轻松访问中心”,“文本到语音转换”,以及“语音识别教程”。文本到语音转换并不是件难事,反之就有些难度了。
通过语音识别教程,了解了Vista的语音识别功能:
·可以用声音指挥电脑进行操作,“开始”菜单,软件窗口的菜单项,保存、确认等等。熟悉以后,应该可以用得顺手的。
·可以听写,不会输入法,也可以用电脑写作。
用声音写了一段话,总的还不错。只是自己普通话不标准,碰到有些词,怎么说电脑都听不懂——不过据说电脑有学习功能,通过不断地更正,用多以后它会熟悉你的口音的。
最后,用说话方式下命令:“开始——关机——确定”,让电脑关了机。我的Vista之旅也结束了。

一周网络见闻 (20070326)

一、草莓周刊

    草莓者,草根媒体。草莓周刊始于2007年3月19日,信息量大,满屏链接,间有几张图,舒缓一下由链接们造成的信息焦虑。

二、一页PPT需要多少文字

“我有一书架英文版和日文版关于演示的书。所有这些书都说“使用最少的文字”,但大部分书对“最少”的定义是6-8行文字。”
“人们常会问我他们的演示文档上到底出现多少文字比较好。我的回答始终如一:越少越好,甚至压根不要!通常来说,幻灯片上出现的文字数同你的演讲效果往往是成反比的。”

Presentation Zen: How many bullets?
via 译言:幻灯片上需要多少文字?

三、为Google Music义务打工

    Google压根没有推出音乐搜索,但有人为Google设计了整套音乐搜索方案,还有屏幕截图。什么功能现在的MP3搜索没有呢?那就是:
sing-or-whistle-to-find/通过哼唱来找歌(即时录音)
即时录音找歌

via 谷歌治印:图解Google心愿名单:Google Music

四、用谷歌查“上海市委书记”

前一段时间 Google.cn 搜不到 GFW 了。现在 Goolge 连“上海市委书记”也搜不到了。
不过搜索“上海市委shuji”还是可以的,谷歌还会很热情地问:

您是不是要找: 上海市委书记 上海市委书籍

不得不说明:此图为本人所截,与上面的假冒 Google Music 截图绝非同类。

via G速客:读者来信:谷歌把“上海市委书记”也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