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地图(美加公共图书馆黄页)

    数月前曾展望过什么时候能出现网络版“图书馆地图”。现在,北美已经出现了公共图书馆地图网站。
    Counting Opinions公司2005年12月开通了一个面向图书馆用户与公共图书馆的联机服务网站――Libraries411.com。该网站可按名称或邮政编码,检索到美国与加拿大2万余所公共图书馆的地址,查总馆,分馆、流动图书馆也能一并检出。可选择以Google地图或雅虎地图显示该馆位置,地图可任意缩放,在地图的弹出信息中包括地址、电话、网站,有时还包括馆舍面积及开放时间。
    如该网站名称Libraries411所示,可称联机地图版的美加公共图书馆黄页,应该也属于垂直搜索引擎(vertical search engine)吧。
    有兴趣的话,看一看比如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Via: ResourceShelf
Libraries411.com: Maps “Mashup” Combines Public Library Location Info And More with Maps from Yahoo and Google

 

NII的Webcat Plus

    查日本的联合目录,一直用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文字界面的Webcat。虽然很久以前看过升级版的Webcat Plus,但基本没用过,一则因为是图形界面,二则因为缺省的联想检索会出来一大堆结果。对于编目来讲,速度与查准是最重要的,其它附加功能意义不大。

    研究图书馆集团(RLG)总裁Jim Michalko应邀到庆应义塾大学演讲(居然讲“长尾”),顺道造访NII。他很兴奋地发现日本人也在做词串检索(The Japanese do the verb string),并将Webcat Plus与RLG的网上联合目录RedLightGreen(红绿灯)相提并论。使我想到应该换一个角度看Webcat Plus。

    Webcat Plus的“联想检索”(以+为标记)可以输入关键词与文本检索,“一致检索”(以=为标记)则是与文字界面基本相同的字段检索。无论何种检索,都在结果的适当地方显示联想检索的标志,进一步提供关联词列表――可能是作者或主题吧。
    检索方式两者差别不大,但在联想功能方面,我还是更喜欢“红绿灯”那样,明确告知关联的是作者、主题还是语种。只是不知道普通用户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因为RLG才与Talis公司合作为“红绿灯”推出Get it at your library功能,所以Jim很欣赏Webcat Plus可以由文献的检索结果直接链接到收藏馆的馆际互借信息的功能。
    实际上Webcat就有同样功能――NII多年前就在免费的互联网(而不是需要注册的网络服务)上提供了这一功能。这一点,日本人确实领先不少。NII虽然与OCLC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作为一个学术性机构,还是比“非赢利性机构”更注重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
红绿灯RedLightGreen

 

中图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名单今天在网上公布了,看“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成员,有几位名字竟然十分陌生,于是上网去查。
    用国家图书馆目录维普中国期刊网,分别检索委员会成员出版的图书发表的论文论文被引情况,了解各位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影响。维普检索G大类发文,自1989年起,除前10项有明显同名的其他学科作者外,一般不排除同名者;期刊网检索图情档博引文,自1997年起,基本上不视为有重名者。数据如下(国图图书/维普发文/期刊网引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
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15人)

主任:
汪东波(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1/9/83)

副主任:
谢琴芳(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研究馆员)(1/17/230
陈树年(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4/20/354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卜书庆(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0/18/43)
马张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22/239
孔方恩(天津图书馆,研究馆员)(0/5/6)
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教授)(2/91/137
吴开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圳分馆,研究馆员)(2/16/85)
张建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0/10/52)
苏新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9/44/89)
陈坚(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0/?/2)
侯汉清(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7/62/281
胡广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0/6/6)
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1/29/168
黄如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2/36/93)

    检索、统计过程中,也感到很安慰。因为信息显示,名人发文也不易:
1、自家办期刊的,发在自家刊中文章占相当比例。目前期刊稿源不会紧张,可能有约稿成份,但过高的自刊比例,不免让人感觉是对外投缺乏信心。
2、也见一稿多发,可见作者投稿时也没有很大把握。

    看keven介绍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的讨论(“专委会”漫谈“后数图时代”),他们计划的活动很丰富。不知道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有什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