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与事件:MARC更新及BIBFRAME讨论

2011年11月美国国会图书馆(LC)宣布书目框架计划总体规划、准备放弃MARC,但其中有一条“继续维护MARC直至不再需要”,因此MARC更新工作仍在持续进行,自2012年起修改频率增加、由原来每年更新一次变为两次(MARC Format Overview)。2016年初的ALA仲冬会议期间,MARC咨询委员会(MAC)会场会期2天,有16个修订讨论稿、2个建议稿,真可谓内容丰富。
讨论稿2016-DP09《MARC21规范和书目格式中编码命名事件 》(Coding Named Events in the MARC 21 Authority and Bibliographic Formats) ,因涉及“事件”,在BIBFRAME论坛针对BF2.0“事件”建议的讨论中被提及,便仔细看了。
所谓“命名事件”即有名称的事件。在本讨论稿中并没有给出“事件”定义,只是列举了各种类型,除会议外,还有:战争、战役、地震、飓风、火山爆发、金融危机、饥荒、骚乱、罢工等。目前作为主题时,所有命名事件都放在611字段,但实际上611字段名称与定义均只包括“会议”。
本讨论稿由OCLC提出,因为OCLC在处理分面主题时(FAST),面对611字段“会议”中有这么多其他事件,觉得会令编目员产生疑问。同时会议本身也有很多品种,根据MARC21书目格式附录E(Appendix E – Alphabetical List of Ambiguous Headings,OCLC总结出包括:比赛、竞赛、探险、体育活动、运动会、节日、游行、展览、展销等。而附录E中“Events(事件)”标明使用650(论题)或X11(会议),这使得OCLC难以决定直接使用611字段。
事情虽然由主题而起,但对应的X11字段也有同样问题。因此OCLC提出此讨论稿,给出两个选项,一是继续使用X11字段,但修改定义(及字段指示符);一是改用X47字段(仿照648字段时间术语,可再细化出时间、地点子字段)。据说MAC会上有一个非正式投票,结果是赞同使用X47字段,此问题将在6月ALA年会上作为一个建议提出。如此,“会议”与其他“事件”分道扬镳了?(注:MARC修订顺序是,讨论稿->建议->批准)

——— 会议是施事者(agent) 还是事件(event)?———
对会议录等以会议(名称)作为责任者(施事者)的做法一直很困惑,尤其是奥运会、世博会之类非学术会议。从BIBFRAME邮件组对“事件”建议的讨论中,发现英美编目员也并不都认为“会议”作为创作者是常识;Thomas Berger说:甚至馆员在遵循展览目录由事件[展览]作为施事者“著”的假想时也很费事,*因为*它据称表达参加展览大众的“集体思想”——在英美有这种想法,确实不可思议。
原来,这是卡片目录时代需要一个“主要款目”所引起的限制。要查会议录,用户确实比较容易想到用会议名称检索,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认为会议本身是责任者,查会议名称要想到检索途径是“作者”当真不容易。当然这首先是编目条例的问题,而不是MARC格式问题。
然而,BIBFRAME虽声称“适应不同内容模型和编目规则”,LC却同时认为:“BIBFRAME不需要有一个地方放在现有规则下创建的111吗?”(Nate Trail)可见编目规则实际上是无法摆脱的。在BIBFRAME的“事件”讨论中,不少人认为会议并非“施事者”,而是有“施事者”参与的“事件”,LC的回应是:会议可以是事件,必须是施事者的子类(Ray Denenberg)。换言之,会议是不是“事件”还没定,但一定得是“施事者”。这难道不是很违反书目世界之外的常识的吗?
我理解原因或许是在建议中“事件”通常是作为主题,而会议录中会议并非主题。然而,建议中“事件”也可以是内容,如例2为音乐作品的演出录音,其本身为“事件”而非主题。总之,从BIBFRAME邮件组的讨论也可以明白,对于“事件”这个书目世界的闯入者,共识还远未达成

参见:BIBFRAME词表2.0草案发布(2015-11-4)
讨论参见BIBFRAME Archives, January 2016: 8. Events proposal for BIBFRAM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