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123. 1491-150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491.法华经安乐行仪
一卷。慧思述。大正藏四十六卷。亦略称《安乐行仪》、《法华安乐行》。本书根据《法华经》安乐行品表明三昧的行仪,叙述慧思通过自己的般若空的实践而得到的佛教的奥旨,在得到奥旨前,慧思有过多次与迫害进行对抗,使似是而非的学徒、众惠论师折伏并皈依正法的生活体验,从中可以看到本书产生的基础。这直接导致了以止观为宗的天台教学的诞生,间接地导致了禅与念佛的兴隆,在中国佛教教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92.法华经疏
二卷。竺道生撰。续藏一·四十二·二。现存本题名为《妙法莲华经疏》,亦称《法华义疏》、《妙法莲华经略疏》。刘宋元嘉九年(423年)在庐山东林精舍中编纂。默写其师鸠摩罗什的讲义,整理自己经常性的思考,以明确法华一乘的根本义。注释之际,将经分成因、果、人三段,再作精密的细分,还可看到用《法华经》解说一乘之因果,其出色的解释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法华经》注释,还被当作决定其后经典解释方向的重要著作。

1493.法华玄义
十卷。智顗说,灌顶记。大正藏三十三卷。亦称《妙法莲华经玄义》、《天台法华玄义》等。以《法华经》的幽玄的义趣之意味,作为表达天台法华经观的根本。与《法华文句》及《摩诃止观》同称为天台三大部。开皇十三年(593年)在玉泉寺开讲,后来由灌顶记录。全书的组织采用名、体、宗、用、教五重玄义,以智顗独特的出色论法进行论述,还分通释与别释,前者称为七番共解,后者称为五重各说。由此将佛一代所说的教行人理全都统一到法华一经中,也是一部佛教概论。

1494.法华玄义释签
十卷或二十卷。湛然述。大正藏三十三卷。亦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玄义释签》等。对智顗说、灌顶记的《法华玄义》作适当的分节,附上科文随文解释。著者湛然在卷头序中说,“昔于台岭,随诸问者所录签下云云”,以答问的形式,在宣扬天台正义的同时,从天台的立场对华严宗学徒、法相宗等别家的主张进行驳斥。玄义与释签原来分开,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佛陇的真觉合并[二者]成二十卷。

1495.法华玄赞
二十卷。基撰。大正藏三十四卷。全名《妙法莲华经玄赞》,还略称《法华经玄赞》、《法华经疏》、《玄赞》。法相宗初祖基(632-682年)对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的注释。在对《妙法莲华经》的数种注释中,比较特别的是从法相宗的立场所作的注释。作为注释,得到极为出色的评价。而重要的是从法相宗三乘真实一乘权教的立场,对强调会三归一的一乘的《法华经》进行注释这一点。

1496.法华三昧忏仪
一卷。智顗撰。大正藏四十六卷。亦称《法华三昧行法》、《法华三昧仪》、《法华经三昧仪》等。智顗在光州的大苏山访慧思之际,慧思述及在灵山同听法华经的宿缘,指导法华三昧的行法。法华三昧建立在《法华经》的精神上,是观诸法实相之理的三昧行。智顗取《法华经》、《普贤观经》等大乘经典之意,将慧思传授的法华三昧的精髓组织成礼拜、忏悔、行道、诵经、坐禅这三[十]七日的半行半坐行法,作成本书。在日本由最澄传授、圆仁弘扬,以比叡山法华堂为中心进行传播,成为发展法华信仰的母胎。

1497.法华传记
十卷。僧详撰。大正藏五十一卷。亦称《法华经传记》、《唐法华传》。僧详之传与生卒年代不明,从本书的内容来看,大概完成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以后。将有关《法华经》的由来、翻译、灵验等事迹,分成十二科加以记述:部类增减、隐显时异、传译年代、支派别行、论释不同、诸师序集(以上卷一)、讲解感应(卷二-三)、讽诵胜利(卷四-六)、转读灭罪(卷七)、书写救苦(卷七-八)、听闻利益(卷九)、依正供养(卷十)。本书的特色是,详细叙述围绕着《法华经》的讲解、讽诵、转读、书写、听闻、供养的各人的事迹与灵验。

1498.法华文句
二十卷。智顗说、灌顶记。大正藏三十四卷。亦称《妙法莲华经文句》。天台法华三大部之一,对《妙法莲华经》本文的解释。将一经二十八品标上小节(?),三分为序正流通;解释诸文时,多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释。另外,本书中评驳其他师的法华经说之处颇多,有关一经分段的道凭等七师说,说无量义的道生等五师说,有关十如实相的光宅等四师说,示真实相的道生等十一师说,对此一一加以批驳。由此本书也成为了解南北朝时期法华学者之说的资料。据认为本书在陈祯明元年(587年)于金陵的光宅寺讲说,灌顶听后记录。

1499.法华文句记
三十卷。湛然述。大正藏三十四卷。亦称《妙法莲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等。智顗的法华三大部之一《法华文句》的注释。著者在五台山见到含光之际,听说印度的学僧希望梵译天台教迹,为解说弘经者的用心,在卷末列出了发愿文。文中评驳三论的吉藏、华严的法藏、澄观、法相的基等之所说,辨明、启蒙祖说等,不违祖意而又极为亲切地为祖师的释意,对不太明了的部分也尽力探究。

1500.法华论疏
三卷。吉藏撰。大正藏四十卷。对世亲造、菩提流支等译的《妙法莲华经优婆提舍》的注释书。吉藏著有许多有关法华的注释书,从三论宗的立场主张法华一乘,由本书可以理解,其根据之一就是《法华论》。南北朝时提出了五时、四宗的教判,[本书]指出了这一教判对《法华经》的理解与本论的不同之处,对旧说进行更正。围绕着本书对本论中“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的解释,日本的天台、三论、法相等之间进行过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