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之日语篇·日语与日本文化

    三月中的一天,中心安排晚上去看“文乐”。三隅先生对我与李说,中心要求每个人都去,但司书一则回国准备忙,二则旅行刚回来,她就不要求了。我说我已经看过了,所以不想去。先生听后马上说,不要这么说,就说累了──接着她自己也笑起来,说那是“建前”。
    有些时候,真实想法(“本音/honne”)是不能说的,必须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建前/tatemae”)。

    自己喜欢直来直去。不一定对什么事都发表意见,但只要发表意见,就是有话直说,同意说“好”,不同意说“不”,有疑问说“是吗?” 这种说话方式曾被老师和同学当作反面教材。
    老师教日本人的请假方式,三个步骤:1、有点事;2、理由、原因;3、结果请求。如此需要耐着性子听完,才能知道说话人的目的与意图。某次会话考试,题目正是要求下午的课请假。走进教室,见到会话的广利先生,完全忘记了日本方式,按自己习惯开口就说“请求”。见到广利先生一脸吃惊,不知如何与我进行对话,才想起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田中先生说,“不说就领会”是日本的最高境界,所以省略是常事,话说一半,接下来听话人就看着办吧。
    比如想做安排前,先问一下对方是否已有安排。如没什么安排,只须回答两字:“何も……”或“别に……”(别的么……)
    比如问是否愿意一起做什么,不愿意,只须回答:“ちっと……”(有点……),“行きたいですげと……”或“行きたいですが……”(想是想去啊……)
    见不到否定,实际却是否定。

    日本人平时很少用“我”,“我”是当然的存在。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常说“我觉得……”,“我”是不可缺少的,而日语先表达意见,再加上“……と思う”。打算做什么,我们常说“我想……”,日本人同样先表达打算内容,再加上“……つもりです”。总之不需要出现“我”。
    老师及中心职员常用“こちら”指称本人或本单位,极少听到用“我”或“我们”。
    说得更少的是“你”。记得在《标准日本语》中,妻子呼丈夫时用“你”。如果与对方谈话,提对方时一般不用“你”,而应直接称“XXさん”,如同在讲第三者,这种方式更尊重对方。

    在日本经常听到恭维话,因为日本人有客套的传统,时常难辨真假。
    在中心呆久了,大家都对日本人的言不由衷熟谂于胸:饭菜都“好吃”(何もおいしかった),事情都“有趣”(何もおもしろかった),什么都“开心”(何も樂しかった)。有位对此的总结是一句话:It’s in Japan!
    某次岛田先生上“图书馆事情”课,课前问问各个图书馆实习情况。问到来自缅甸的Aung,他垂头丧气、无精打彩地说,“樂しかったです”,引得大家全笑起来,我不由问他什么事情值得高兴。

    中国古代成语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homestay的宽永老先生曾告诉我出自班固的名言“水清ければ鱼栖まず”,汉语就是“水至清则无鱼”(《汉书·东方朔传》)。一度,我把此语当作座右铭。
    在大阪府立大学图书馆大厅中有一座雕塑,名称是四个汉字:“晴耕雨读”。 

(日本旧忆系列最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