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小学社会课&《菊与刀》

    在去日本小学访问前,田中先生上读解课。由于预定要去听社会课,所以发的阅读材料是小学社会课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讲他与同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故事。他的风筝飞得很高,玩得正高兴,却发现一位同伴因自己的风筝飞不起来而沮丧不已。于是他故意让自己的风筝跌落下来,让那位同伴不至于一个人太孤单。看到同伴不那么难过了,他很高兴。
    这是一篇典型的小学生作文,放在社会课中做教材,自然是教日本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可是这样的内容在我看来很不可思议,并且持有异议。先生问我如何看待,我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教这位同伴放风筝的技巧,而不是用这位小学生的方式安慰他。先生的评价是我很“严厉”(kibishi),可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我哪里严厉啊?

    前段日子看《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八章“洗刷污名”或许能解我惑。因为“日本人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反应很敏感”(p114),因而“日本人常常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来避免直接竞争”(p107),这位小学生所做的,就是以自己同样的失败来避免游戏中与同伴的竞争而使同伴难堪。社会课所教给学生的,正是“避免因失败而引起的耻辱”(p109),“尽量减少直接竞争的作法,贯穿于日本人的全部生活”(p108)。
    或许老师以为,我的方式等同于在自己强势的情况下,让同伴与自己竞争,所以太严厉?难道日本就没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之说?我们的学校可是从小就这样教育我们的。
    看《菊与刀》时觉得,如果世人都能像作者本尼迪克特那样,从社会人类学角度,不带偏见地分析并理解他国人,或许这世界会更和谐。不知道有没有从类似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书,看起来一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