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谈什么图书馆2.0,烦不烦啊

    一直觉得国内图书馆2.0谈得多,却缺乏比较好的应用。前天记录几个国外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的例子,图林屠龙留言,认为偶“天天鼓吹这种看不到用处的应用,该叫图林屠龙术吧……”。忽然让自己觉得除了鼓吹“应用”之外,还有必要更多地“鼓吹”理念。

    今天看雨僧“批判斋主”,中心议题是竹帛斋主批判南大图书馆出借场地给高考评卷,与图书馆2.0可说没有丝毫关系。不料抢了沙发的斋主方言却得出结论:“……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的科研服务上的乏力现状!这让所谓的WEB2.0以及LIB2。0理念很尴尬。”
    不甘心说自己很笨,却也实在想不出斋主方言结论的由来。难道不是因为觉得图书馆在服务读者方面的不足,所以才想用“所谓的WEB2.0以及LIB2。0理念”来加以改善吗?

    如果以为提倡者把2.0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是不是不太低估他人的智商了?草根的2.0没法改变他人的意志,就像精英的南大馆长没法不同意借用阅览室。2.0需要参与者改变理念,而这是强迫不得的。

    Leon在上海地区图书馆2.0应用与实践研讨会上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印象深刻。现本人亲身实践,意在“鼓吹”图书馆2.0的理念。因为不擅长“鼓吹”,所以基本上是<CTRL>+C加<CTRL>+V的活。

    先搬一段自己去年初“图书馆2.0”标签往哪儿贴上的话:“我所理解的“图书馆2.0”,是图书馆以Web2.0的理念、服务与技术,改善图书馆工作与服务,吸引更多人利用图书馆。”

    再重抄去年旧文中几个别人的图书馆2.0理念:

之一(Talis白皮书)
1.图书馆无处不在(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
2.图书馆没有障碍(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
3.图书馆邀请参与(The library invites participation)
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The library uses flexible, best-of-breed systems)

之二(维基女王Meredith Farkas)
1.它是一种无缝的用户体验——图书馆系统的可用性、互通性、及可塑性是很重要的关键;
2.它是更多地呈现于社区的图书馆——通过设计程序、建立社群、通过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等技术实现超越;
3.它允许读者的参与——通过写书评、在馆藏目录中加上标签(tag)、或者是通过博客与维基,使读者的声音得以被听见。
4.它使图书馆更加透明——通过图书馆网页的表现及图书馆实体的设计。

    最后来一段最新的,引自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孙坦在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开班式上的报告:VDL环境下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报告中虽只字未图书馆2.0,但却与其理念极其契合,故转录在此:
· 走出图书馆范畴,思考用户的信息环境
· 让我们走出守株待兔式的眷恋
· Accessing the library from the web
· 让我们走进用户的需求
……
(来自本人笔记,如需引用请联系报告人确认)

    忽然发现自己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有那么点责任感了。

Encore是个什么“工具”?

    第一次听说Encore是在年初AADL发布SOPAC时,据称有与SOPAC类似的一些社会性功能。当时上III网站去看了一下,看到了四大功能的图示
RightResult(最相关内容)
Faceted search(分面结果显示)
Federated search results(集成联邦检索结果)
Tag cloud(标签云)
除了印证“分面”的流行,没有特别的感觉。

    本馆的ILS用的正是III的,前几天听说有购买Encore意向,后来又听Leon讲III在国内推广Encore,决意今天再花些时间在其网站上详细了解一下,可惜除了新闻,仍只有些旧信息。自己比上回增加的一点感觉,是那四个功能图示应该用的正是AJAX。

    最早的新闻(May 26, 2006):Innovative Announces Encore: New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 Leverages Web 2.0 Technologies and Millennium Integration。一个统一的检索与访问工具。预计2007年中发布。
    接下来,首轮13个图书馆参与其开发(October 25, 2006),后来陆续有一家(December 15, 2006)、第2轮四家(January 19, 2007)、一家(March 30, 2007)加入。刚听说香港有某家大学图书馆正在试用,忘了哪家?

    宣传语:Encore超越联机目录模式,提供利用(leverage)图书馆内容与用户贡献信息的更好用户体验。
    主要功能包括:
· 复杂数据集检索的分面结果显示
· 与用户检索相关的流行选择(Popular Choices,注意大写)
· 印刷与电子资源的实时馆藏与状态信息
· 馆藏用户标记,方便附加检索与社区参与(Tag功能)
· 使用包括AJAX在内的最新设计技术
· 与用户检索相关内容的建议链接(Suggested links)
· 无需附加提问或刷新Encore屏幕的联邦检索结果

    与最早新闻所述第一阶段功能相比,没有提“联邦检索结果与链接解析目标同时输入与显示”和“相关排序”(这个太平常了,不值一提了;甚至前前后后都没有提到RSS),但有了更多的提示与建议:Popular Choices, Suggested links(用户是越来越懒了的,最好什么都不输入,点几下鼠标电脑就得到自己想要的)。

    看完了还觉得糊涂,Encore是个什么“工具”呢?联邦检索+OPAC 2.0?适用于各种ILS?

参见:AADL的新版OPAC (2007-01-22)
“采用III的图书馆如果也有对写代码感兴趣的,或许也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因为John把他的源代码打成了包,提供下载。在他的下载目录(http://www.blyberg.net/files/)中,还有更多内容。”

另见Flickr上的III公司活动照片:Innovative Interfaces' photos
不但为Encore制作了T恤,还建了二个相集,力推Encore意图明显(LOGO上的文字貌似是Search,为什么不是Encore?):
"Where in the World Is the Encore T-Shirt"
Wearing the Encore T-Shirt at ALA Midwinter 2007

打不过就加入:图书馆参与Web 2.0网站

    最近听到好几位高人在讲,如果打不过它,就加入它(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所谓的图书馆2.0,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当然不止“图书馆2.0”如此)。先行的图书馆也早就在这样做了,记录几个新见到的例子。

    曾经看到过不少图书馆在Flickr上做营销,以馆名为标签,上传馆里组织的各类活动照片,通常都是很快乐的景象——因而常常不是在看书,甚至都没有书做背景。今天看到Laura Cohen(Library 2.0: An Academic's Perspective)博文 Go Where Users Are – On Your Web Site, Too,链接了 Stillwater Free Library 在 Flickr 上的照片,是一组儿童在图书馆中活动的场面,大量以书架为背景,虽然基本上也没有在看书的。以前只听说过有Free Library,但还是第一次见到以此命名的图书馆。该馆貌似也以Blog做网站首页呢,Blog分类是:成年人、年轻人、儿童、学龄前……,一文可入多类。首贴2007-3-24。

    这个比较“小儿科”,或许学术图书馆不以为然,接下来的两个例子是“高端”的数字图书馆营销:

    记得前些日子曾看到图书馆在维基百科词条中加链接,把用户从维基百科引导到自己的图书馆服务,当时没有记下。昨天看到远洋过客博文“Web2.0与数图的互补 –新文章介绍:Using Wikipedia to Extend Digital Collections”,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直接就在维基百科中做词条了。在Category:Imag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中目前链接有8张放在维基百科中的图像及详细的元数据,图像相当精细。不过维基百科的检索功能一直不敢恭维,恐怕只能借助其他检索工具才能发现这些图像。(去年底的旧闻,维基百科要开发新型搜索引擎对抗Google,何不先把自己的搜索弄弄好?)

    今天还看到The Shifted Librarian博文,用视频推广数字馆藏(Great Use of Video to Promote Digital Collections),不着一字,直接就是YouTube视频:UNT Libraries' Portal to Texas History。丰富的图像、动感的音乐,吸引大家去一睹北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的德州历史门户

 

update: 刚查了一下,原先看到的关于维基百科的消息就是上面这篇“数字图书馆杂志”上有关华盛顿大学数字馆藏的文章,来自Librarian.net: Using wikipedia to drive traffic to a library website。文后有一位维基人 Elizabeth Thomsen的评论,提示随意做外部链接可能违反维基百科的规定:“Due
to the rising profile of Wikipedia and the amount of extra traffic
it can bring a site, there is a great temptation to use Wikipedia to
advertise or promote sites. This includes both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sites. You should avoid linking to a website that you
own, maintain or represent, even if the guidelines otherwise imply that
it should be linked.”
虽然她对两位文章作者以项目名义编辑词条,而没有用个人名义以规避维基百科规定的做法表示欣赏,但她强调的仍然是文首所言:在维基百科做外部链接为网站增
加流量前,要三思!(I was interested in Carolyn Dunford and Ann Lally’s careful
report on
their ventures into Wikipedia, but I’d advise librarians to think twice
about adding external links to articles as a way of driving traffic to
their websites.)

注意到图片中链接是以某个元数据方式提供的:Restriction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gital Collec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