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LENS:高校馆也用AquaBrowser

印象中可视化的OPAC系统AquaBrowser都用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显示在OPAC左栏的检索词关系图比较惹眼,所以看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采用AquaBrowser的介绍,即刻前去访问。根据该馆馆员的介绍细看,就不会错过那些细节了。截图见链接

这个新版目录被称为“镜头”(LENS)。除了检索结果显示图书封面外,包括的新型OPAC特征有:
√ 可视化检索词关系显示(左栏,可直接点击检索)
√ 根据LC规范档的检索词优化(包括自动扩检规范词,以及在检索词关系图示中列入主题词表中的“参照”供参考)
√ 检索结果RSS订阅
√ 检索结果一览分类限定(顶部:含LCC各大类命中数量)
√ 其他多种限定条件(右栏,作者、格式、论题、出版日期、地理区域、文献体裁、论题时间、语种、丛编、馆藏地、新书、是否可借、来源,均含命中数量)
√ 图书详细页面强化多种来源信息及链接(catalog records are enchanced with SFX and Metalib data, Syndetics TOCs and summaries, and other info)
摘要与目次
输出到个人参考文献管理工具RefWorks
记录的固定链接(可以外部引用)
报告错误(典型的2.0方式,让用户帮忙完善目录)
捐赠来源(周到得让人无话可说)

LENS的特色还在于它集成了图书目录以外的内容,这是更让人感兴趣的,可以说代表了新一代书目检索工具的发展方向。目前包括:
√ 检索结果一览中显示来自“牛津国家传记词典”命中条目的链接(metadata from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 来源:网站(通过网站爬虫抓取图书馆网站的相关网页,a crawl of the website)
√ 来源:电子期刊(来自链接服务器与电子数据库列表,data from our link Resolver and eresource database lists)
√ 来源:档案与手稿(本馆特色数据库,EADs from a local system)
√ 未来还将包括更多本馆数字馆藏(over the Winter,we plan to include some of our digital collections that are not in the traditional catalog)

在新一代图书馆目录邮件组(NGC4LIB)中,对芝加哥大学采用AquaBrowser讨论热烈。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AquaBrowser的可视化检索词部分,一些人认为那只是个无用的花架子。加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IT人员Tyson Tate的看法值得参考:
“左栏云图的目的并非帮助你限定检索,那是顶部与右栏的事。尽管我猜不出云图的意图,但它让能让你看到并迅速点击相关论题……在输入拼写错误的时候,它会提示一些合适的拼写。”

然后、然后……不但用户会拼错,编目员也会,并且用上这个系统,编目员会发现书目中的很多拼写错误,以至……疲于应付?

Via: NGC4LIB
2007/12/19:New catalog at University of Chicago / By Frances McNamara,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7/12/21:AquaBrowser in beta at U. Chicago / by Tod Olson, Systems Libraria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ibrary

WorldCat的Facebook应用

在我的Facebook首页上,放了不少机构的OPAC应用。昨天在IFLA的DIGLIB邮件组中看到OCLC为WorldCat做了个Facebook应用,便去久违了的Facebook一看。在应用目录中查WorldCat和OCLC都没有。想直接访问信息来源一看究竟,却又被功夫网罩住了。
本来是订了OnlineSocialNetwork这个BLOG的,但最近这半个月,Google Reader访问一直不顺,常常一个晚上一直显示“正在加载”,像是让我安心干活,别管世事。2007年初的这几天,因为Bloglines用得不爽,改换到Google Reader。今天实在很想看看Facebook中的WorldCat,便在一年后重回Bloglines,得以一睹WorldCat by OCLC,并且毫不犹豫地加进了我的应用。看链接,原来网址就是:http://apps.facebook.com/worldcat/。

毕竟是大家,做得很精制。
首页(Home)中上部是一个快速检索框,并声称快速检索是基于你在Facebook档案中所填兴趣的(Quick searches are based on the interests you’ve added in your Facebook profile.)。随便查一下information,第一本“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二本中文书《转型中国的行政信息公开》(Freedom of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in reforming China),好象真与我有点什么关系。从URL上看,也的确加进了Facebook的用户编号。不过另开一个浏览器查,结果也是一样。摆谑头?或者说,WorldCat的检索结果,本来就考虑过用户IP或操作系统与浏览器语言什么的。顺便说一句,查询后是跳到WorldCat页面显示结果,而不是在Facebook中,看来这种方式已被Facebook接受了。
首页下部是从WorldCat书单中的“待读”中随机选出的三个封面,每次进入都不一样。点击最上部的"Something to Read"选项卡,相当于刷新了这部分页面,并在屏幕下方增加了”More books to read”按钮。每按一次此按钮,如同刷新本页。
"Favorite WorldCat Lists",上部是本人的书单,下部是朋友的书单,充分体现了社会网络功能。大概我的朋友都没有提供书单信息,所以下面是空的。但上部就有一个bug了,虽然我没有提供书单信息,也不应该把错误代码显示出来吧——故截图留念(今天访问这个错误已经更正了,很珍贵的截图啊^-^)。
"Invite friends"做得很漂亮,可以同时向多个已有的朋友发送邀请,也可在这个界面查找新的朋友。
高级检索(Advanced)提供了关键词、题名、作者、主题与ISSN/ISBN/OCLC号五个检索途径,以及内容、读者对象、语种、文献类别及出版年五个限定条件。

(2008-01-05 update) 另见:WorldCat in Facebook屏幕截图系列

Via: Friends: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or Engaged Library Services
WorldCat Facebook App Now Available

参见:图书馆的Facebook应用 (2007-08-04)

日本旧忆·佐贺Homestay & 日本自卫队手册《雄叫》

    十一月头上,中心就开始介绍“年末年始”去日本人家庭的事(homestay),四泊五日,自愿报名。因为时间比较长,一些同学望而却步,我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对着日本地图看了几处地点,选择了九州的佐贺,想着回大阪时可以顺路去广岛。
    确定下地点后,又发下“自我介绍书”让填,内容包括爱好及申请理由,以及喜欢/讨厌的动物(猫、狗、鸟等),饮食禁忌等等。毕竟要去一个陌生的家庭住好几天,为给自己预订一个舒心的新年,很认真地填满了这张表。后来证明,这的确非常重要。

    接受我的筒井奈津子,是一位有一子一女的丧偶母亲。过年她带孩子回娘家,我便一同去神埼町的宽永家。从12/29下午到达,到1/2一早离开,在宽永家过了非常愉快自在的四天。
    12/29,见到老太太(老先生外出未归),寒喧说客套话(あいさつ/aisatsu)、互换礼品,聊些接下来几天的安排,吃丰盛的晚餐(ご馳走/ごちそう/gochisou)。女孩折了好多纸送我,现在我还留着。
    12/30,老先生开车一同去游玩,到了多久圣庙(1700年左右的孔子庙)、徐福上陆地、吉野里(据称为《魏志·倭人传》中邪马台国的遗址),老先生说几处都是与中国有关的。午饭在酒藏饭店,可惜边上的酒藏资料馆年末闭馆。晚上跟她们学做卷寿司,还自己包寿司吃,了解到了不同的寿司品种,吃得很过瘾。
    12/31,除夕,白天教奈津子一些简单的汉语,聊聊去上海想去的地方。傍晚一起去大型购物中心,孩子买漫画书,大人买过年用品,在那儿与女孩和奈津子照了张当年很流行的贴纸小相片。晚上吃饭时喝随带的葡萄酒,吃“年越荞麦面”。一起在电视上看NHK第48回“红白歌合战”,红组是女歌手、白组是男歌手,约有50位名歌手参与,传统的演歌与流行歌曲并存,最后由11位嘉宾投票,白组胜出。就像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十二点,是各地寺庙、神社撞钟念佛等仪式。两个孩子问妈妈要压岁钱,奈津子给每人头上轻轻一掌,我去取了两个小玩艺送他俩。
    1/1,元旦,一早穿和服。前日老太太准备了米一升、橙一个、炭一根、海草トコロテン(忘了是什么),放在一个盘里,据说是谐音“一生代代住所”(ぃっしょだいだいすみところ/issho daidai sumi tokoro),门上挂了饰物,老先生还挂出了国旗。然后是元旦仪式:喝小碟屠苏酒,吃鱿鱼丝/海带丝各一根醮盐。接下来是丰盛的传统早餐“ぉせち”:黑豆、莲根(藕片)、烧鸡肉、海带、魔芋条、鱼糕、鸡蛋糕等及年糕汤,还有一大盘买来的冷食自由选吃。脱下和服去神社“初诣”。……和男孩玩骰子棋。晚饭时教她们做日式饺子,从做馅到包制、油煎,大家吃得很开心;晚饭还有前一天买的各式生鱼片,都是切得厚厚的。
    旅游点中的徐福上陆地是我指定想去的。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为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据说最后到了日本,在佐贺的诸富町上了岸。为找这个地方,前一天奈津子打了不少电话。当天先到金立公园,里面有徐福健康馆,种些草药,年末未开馆;又开车找,问了路人,最后问到派出所,才找到金立神社下宫,一个很小的神社,里面祭祀三神,其中之一为“秦之徐福”。那儿并不靠海边。(在网上搜“徐福上陆地”,发现徐福“遗迹”在日本遍地开花,如同国内到处声称本地是徐福故里。实地所见,佐贺的徐福上陆地所在金立神社下宫,冷清或许是因为正值年末,但连本地都少有人知却是不争的事实。)

    奈津子年龄比我略大,对孩子尊重、爱抚但又有尺度,从她那儿我还学到了让孩子理财的方法。两个孩子,拓也11岁、響子9岁,温和可爱,调皮、吵闹也有,但非常知理且相处融洽,毕竟兄妹是最好的搭配。老太太六十多岁,那几天的饮食都是她根据我的情况安排的,还骑自行车外出购物,同时又很注意修饰,拿出的化妆盒比奈津子的还要大,每晚必保养脸部,晚上洗涮完手上还涂油戴上手套。
    交流得最多的是总笑咪咪的老先生。虽然自己日语水平已很有改善,但还到不了随意聊天的程度,碰到佐贺方言就更听不懂。好在可以读写汉字,两人经常拿着书和纸笔对谈。从将棋、谣曲(日本传统的“能”剧中的地谣)、佛(偈)到日本名言,还谈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地方。
    老先生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自卫队队员,最高当到小队长,50岁退役。他对于中国地名的了解,都来自自卫队时发的手册《雄叫》,其中包括国歌、军歌,以及侵华战争时部队里传唱的歌,后面有“汉诗”。所以,他甚至知道上海的小地方“大场”,因为那儿有个军用机场。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军方“亡我之心不死”?每当他兴致勃勃地引用军歌,我只好冷淡些。

    回中心后还曾与奈津子通过信,回国后渐渐就没了联络。十年了,希望她们一家都好。